久侧班行乏寸裨,故山归去自嫌迟。敢从柳下称三黜,偶近关西谢四知。
适意江湖终远逝,忘机鸥鸟断深疑。沧洲吾道依然在,岁晚藏修副夙期。
猜你喜欢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biān)芙缥(piāo)缈(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绡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新月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罗幕下,绣屏空,灯花结碎红¤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
万松深处敝彤扉,绕殿笙簧步懒移。
忽见满庭金琐碎,一齐忘却听声时。
野色芬敷洗露香,篱边不减御衣黄。
繁英自翦无人插,应笑铁潜两鬓霜。
王业艰难素所知,岁单喜见献新丝。盘中更进长生缕,却记亲蚕茧馆时。
秋光如此,摧落堪嗟,菊颖正新黄。对远山如画,残霞似缕,淡淡烟光。怪得数声喜鹊,好语绕山墙。报道黄华使,载酒登冈。回望碧云深处,凛绣衣霄汉,玉斧光芒。况幕中二客,辣手试风霜。看醉蘸龙蛇键笔,借时人、脍炙齿牙香。侬才薄,如何七步,急就成章。
玉屏松雪冷龙鳞。闲阅倦游人。耐久谁如溪水,破冰犹漱雪根。三年俗驾,千钟厚禄,心负天真。说与苍烟空翠,未忘藜杖纶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