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入深山断俗缘,漫将蔬圃事年年。羊肠路曲人谁到,马目篱疏手自编。
夜雨每添松叶密,春风时长豆苗鲜。儒生事业真堪笑,百瓮黄齑是料钱。
猜你喜欢
老翁老去尚何言,除却翻书即灌园。
处处移蔬乘小雨,时时拾砾绕颓垣。
江乡地暖根常茂,旱岁虫生叶未繁。
四壁愈空冬祭近,更催稚子牧鸡豚。
谋生无远术,树艺有良时。嘉蔬来何遥,故人手致之。
荷锄出荆扉,荒榛力所披。景蘙苗易瘠,土薄根不滋。
恶壤与败株,能令蕃者衰。竞兹分阴功,日暮未辞疲。
所欣寡逢迎,然薪继颓曦。黯黯开谷阴,柔芳亦离离。
抱瓮理晨夕,疗饥方在兹。
归来日弹铗,食无肉与鱼。却将种花地,町畦毓嘉蔬。
骄阳每抱瓮,时雨亲荷锄。青青有生意,令我颜色舒。
宁忧馑与饥,亦有瓶中储。前身老阇梨,蔬气端未除。
文字亦宿业,复生鱼蠹书。蠹书仍食蔬,苦淡味有馀。
况兹清净根,分来自僧居。端能纳须弥,聊尔秀郊墟。
洗我腥膻肠,襟宇生清虚。岂惟陶渊明,吾亦爱吾庐。
荒园涉成趣,枯藤当安舆。困枕案头卷,饥著盘中菹。
孔门陈蔡色,借问何如予。
地入长沙莫叹卑,竹萌径尺旧相知。九重才复金门籍,万里先参玉版师。
契阔累年真负口,裴徊弥月未妨脾。渭川风味那能对,中有离骚九辨辞。
乘风上天款天语,天公不怒雷公怒。
烟霄一斥下人间,豺狼旁午归无路。
欲度三吴血盈川,欲泛九江兵闇天。
扶筇却出徽城去,去天一握五危巅。
水陆辛勤已足矣,雪花更开九万里。
英雄困饿古犹今,莫学儿曹生愠喜。
须弥顶上,不扣金钟。
毕钵岩中,无人聚会。
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
朝游檀特,暮到罗浮。
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wēi)巍!
羊肠坂(bǎn)诘(jí)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pí)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fēi)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fú)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náng)行取薪,斧冰持作糜(mí)。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参考资料:
1、王运熙王国安.国学经典导读乐府诗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227-228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三曹诗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年:24-25页
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坂:斜坡。诘屈:曲折盘旋。摧:毁坏、折断。
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伸长脖子(远眺)。怀:怀恋,心事。
怫郁:愁闷不安。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绝:断。中路:中途。
薄暮:黄昏。
担囊:挑着行李。行取薪:边走边拾柴。斧冰:以斧凿冰取水。糜:稀粥。
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艰”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末二句并写两面,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