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相看事壮游,不将柳色动离愁。好书可读开千卷,国士须寻第一流。
冷落吴山空有梦,猖狂燕市想悲秋。知君久佩双龙剑,行路何妨遍九州。
猜你喜欢
牛斗妖氛指日平,暂劳鹊印挂东征。捷书行奏长杨殿,军令先传细柳营。
冀北貔貅曾控御,山西将帅半牙兵。功成归隐青城曲,社酒寒灯好结盟。
今夜风光恋渚萍。欲教四角出车轮。金钗离立座生春。神文恍惊巫峡梦,飞琼原是阆风人。诏封后院宠儒臣。
只道鸡冠岭外花,无端犹灿赤城霞。可怜跨鹤飞仙去,飘落千年顶上砂。
马蹄不见车尘路,双鸳径滑苍苔雨。罗幕故低垂,班骓闻远嘶。
夜凉偷卜镜。小语防人听。无月照流黄,风开虚幔凉。
古人贵成事,今人贵成名。义声岂不美,躁取事或倾。
吾心在千秋,旦暮安足争。太史佣法章,丙吉不自明。
生潼闻李善,卖卜有王成。短箠诟楚隶,漏船舞吴兵。
奇巧千万端,权舆于杵婴。精诚生智术,狡狯不足惊。
死生判难易,当时费权衡。功成终下报,命乃鸿毛轻。
为难勿藉口,君子守其经。
仙女天花,忽散遍、满城春色。极目处、峰峦银砌,楼台粉饰。
皓鹤乍离珠阙舞,琼枝忽向瑶阶植。看纷纷,应斗早梅芳,成林白。
沾绣幄,明书室。严风紧,迟还急。似澄江铺练,蓝田生璧。
片片飞来疑柳絮,轻轻舞去穿窗隙。望川原,万顷月华寒,无尘迹。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gāo)初没。朱槛(jiàn)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guān)巾,溪风漾(yàng)流月。独棹(zhào)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wù)。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049-1051页
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朱槛:船上的红色栏杆。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纶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漾:水面动荡,摇漾。棹:划船的长桨。飘兀:飘摇不稳定。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