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何须更问天,时当指使且怡然。千金不博閒中乐,万事休寻梦里缘。
静对江梅还结子,醉看社栎可忘年。里中能几交游在,试论何人福最全。
猜你喜欢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如许:如此。
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横笛:暗指梅花落。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此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
野水閒云无定踪,一生空棹月明中。锦鳞才得翻船去,堪笑家风彻底穷。
槐堂承相里,今日汝来游。莫怪传经懒,翻怜老病休。
潮生声入夜,雁落影横秋。傥有东归使,音书肯寄不。
幕府宏开地尽头,微垣星拱列元侯。职颛方面雄诸镇,位重名藩贯七州。
盛代文章凌屈宋,太平礼乐属伊周。六韬久已潜深秘,三策于今阐大猷。
袖带乌台霜气肃,佩联鸾阁晓声浮。不辞万里风沙远,肯为三年吏士留。
剑戟夜明江徼月,旌旗晴拥海门秋。德沾荒服讴歌起,威詟遐蕃赞画优。
马系长杨春袅袅,鹿眠閒草午呦呦。时歌白雪多赓载,满引清香足献酬。
贱子素心如寸草,明公洪度似三洲。愿持色笔濡膏泽,解使孤贞达冕旒。
华表会须荣里闬,深恩何止戴山丘。中朝柱石归元老,伫听胪传锡玉鸠。
莺歌凄惋燕飞忙,似送东风过柳塘。翠叶有情眉黯淡,粉花无力意悠扬。
茫茫塞北关山远,漠漠江南道路长。犹幸暌离非隔岁,相逢拟待腊梅黄。
上官多是叹穷途,得替行装尽有余。
唯有甘棠刘法掾,来时骑马去骑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