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名山忆故山,藜筇半秃衲衣班。天边飞锡凌风度,江上浮杯泛月还。
薝卜香中翻贝叶,薜萝深处扣柴关。他年宦辙过常郡,幸借空门半日閒。
猜你喜欢
夏夜琳宫里,开轩面面清。池幽荷簇锦,庭净月铺琼。
修竹弄晴影,疏松起籁声。无端青草梦,尽向此中生。
卷箔延轻凉,槿花娇欲吐。一鸟忽惊飞,蹴落花梢露。
寒蝉初停号,客燕催将归。
吾亦客一世,去此复焉依。
敛袵听物变,著书明化机。
深参漆园史,渠语甚精微。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
王沂孙的这首词作就是一篇有着广阔的审美空间的作品。
“扫芳林,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是对暮春景象的描绘。经历了几番风雨摧折的芳林已失去了往日的新鲜,连栖息其中的春禽也衰老了几许。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晚窗自吟。”是写诗人暮春之夜的感受:诗人临窗自吟,拂动罗扇,暮大公报湿润轻轻地漫上了衣襟。从笔调上看已由开头的沉郁向轻松过渡。
“沈沈,幽径芳寻。晻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这几句转入怀人,全是虚拟语气。诗人想,暮霭降临之际,意中人的居地一定是竹影横斜,庭院深深,洁净的珠帘正拂动着散发轻香的青苔,而她,也许正沿着花木扶疏的幽径独自徘徊。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这几句写意中人的百无聊赖。
“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诗人由意中人寂寞凄楚的环境转入已往情事的回忆。
“料如今,门前数重翠阴。”以景作结,含蓄而有兴味。诗人以意中人门前的翠阴渐深渐浓,暗示时光流逝,相会无期。因此,虽无一个情字,但无处不有情在,虽无一个恨字,但无处不有恨在,真是“道似无情却有情!”
家书琐屑写从头,身在茫茫一叶舟。纸尾只填某日发,计程难说到何州。
人物於今叹渺然,孤坟宿草已生烟。
日暮行人道傍会,应逢年少与谈玄。
人生期百年,百年能几何。逝者不可追,将来苦无多。
向来黄小群,玄发忽以皤。古人亦有言,流光一掷梭。
大禹乃圣人,竞辰惧閒过。亦有运甓老,而肯甘婆娑。
勤苦既如此,令名终不磨。吁嗟当世人,其谁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