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帽青鞋懒折腰,拟随麋鹿住山椒。少年操斧曾伤手,只傍风林拾堕樵。
猜你喜欢
鸥波濯足柳维舟,阅尽沧江到白头。偶与野人相话及,夜来閒梦入西周。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浅浅溪流短短篱,碧於深处小茅茨。
想无俗子知踪迹,小款梅花细说诗。
寒花窈嫋蔓颓墙,古寺苍苔昼掩房。
犬吠屋头山杳杳,虫鸣阶隙草荒芒。
池塘澹月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香。
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
他山入犹坦,迤逦峰峦起。西岳独雄绝,登陟未半里。
奇峰堕我前,峭壁青冥倚。其态乃万变,屡折愈俶诡。
或红如砂莹,或绿如绮靡。或如鼎彝斑,或如樗蒲齿。
或如兽欲搏,或如翼斯企。或矗如危榭,或截如平垒。
或陷如刳凿,或突如角犄。或如海图坼,或如雁行比。
槎丫张巨吻,苍蔚秀悬藟。环抱迷向背,窅映漏曦晷。
侧身仅得过,飞湍怒啮趾。二十八潭悬,乱舞琼膏委。
镕银挂疋练,长虹饮涧底。神龙掉其尾,震撼势未止。
轰若车百辆,雷吼何时已。以兹蕴灵异,神瀵化为髓。
苍翠洞肌肤,融冶滴崖址。千仞青芙蓉,一气混茫里。
层巅虽未到,壮观斯为美。憩坐久惝恍,筇枝且徐理。
枝留晴雪色难分,似向残妆试粉痕。
恨满前村花落处,万重烟霭远连云。
织锦机边莺(yīng)语频,停梭(suō)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我正在机上织锦,耳边传来黄莺的阵阵鸣叫声,让我想起远在塞外的丈夫,不禁停下梭子,泪流满面。
虽然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塞外依然是那样荒凉萧条,纵然有杨柳树也未发新叶,征人还是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8
2、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9-60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塞门,一作“寒门”。
此词写闺思。首二句隐括李白名篇《乌夜啼》的诗意,谓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著一“频”字,足见鸣声此起彼伏,春光秾丽,句中虽未提杨柳,但“莺语频”三字,已可以想见此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织锦虽是叙事,同时暗用了前秦苏蕙的典故,点出女子相思。思妇织锦,本欲寄远,由于莺语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梭而流泪忆远。
后二句和首二句跳跃很大,由思妇而转到征人,由柳密莺啼的内地而转到边塞,说塞上到了三月仍然是一片萧索,即使有杨柳而新叶未生,征人也无从察觉到春天的降临。这里用王之涣《凉州词》句意而又更翻进了一层。思妇之可怜,不仅在于极度相思而不得与征人团聚,还在于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察觉,更不可能遥知妻子的春思。这样比单从思妇一方着笔又多了一个侧面,使意境深化了。
此词主要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它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先是柳密莺啼、思妇停梭垂泪的特写,一晃间想起画外音,随着词的末二句,推出一幅绝塞征戍图,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来临茫然无知。两个镜头前后衔接所造成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陈陶《陇西行》中有“可怜永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也是采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但刺激性很强,把问题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情绪显得激切。温庭筠此词则是冷静客观地展开两幅画面,让读者自己慢慢地领会、思考,比较含蓄,这是温词风格的一种体现。
这首词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不像一般七言诗,但如与宋代的一些词相比,却又显得浑朴。这显示了诗到词的过渡状态的一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