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舄翩翩下九重,青年膺诏宰花封。满城桑柘春风煖,百里弦歌化雨浓。
枳棘暂看鸾翙翙,梧桐终听凤雍雍。宦游况是头俱黑,好掬清泉淬剑锋。
猜你喜欢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御札轸西陲,龙州出牧时。度关云作雪,挂栈水成澌。剑淬号猿岸,弓悬宿鹤枝。江灯混星斗,山木乱枪旗。锁库休秤药,开楼又见诗。无心陪宴集,吟苦忆京师。
非君多爱赏,谁贵此贞心。
炎精昔衰谢,海内皆鼎沸。董卓乱天常,曹瞒据神器。
皇图竟沦没,昭烈尚颠沛。大野龙蛇斗,强弱共吞噬。
有吴起江东,父子迹相继。破虏既忠壮,讨逆亦猛锐。
发愤兴王业,指顾定吴会。句章破妖党,长沙掳勇鸷。
灵威慑遐迩,义声薄中外。叱咤宛颍平,驰骋风霆厉。
园陵赖修塞,山越销氛沴。徇国誓捐躯,赍恨悲早世。
四叶垂鸿烈,三方开鼎峙。庙号极尊崇,功德褒显谥。
□□□□□,补益见明智。当年奉烝尝,同穴祔幽竁。
后代得贤令,洒扫给奴隶。斯文传至今,读者为歔欷。
讵知岁月久,椎剽堕奸计。铭传赤乌字,镜括苍螭鼻。
瑰珍付豪敚,遗甓留款识。或云金龙船,光怪发灵掞。
云旗纷㫃蹇,鬼物啸阴晦。登陟增感伤,宰木亦斩刈。
骊山锢三泉,徒为身后累。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
伊谁任封殖,激劝由长吏。陈诗系风教,拭目睹高谊。
魂兮或可招,欲效楚人㱔。
经月苦淋涝,瀰漫天地昏。豁然开暮景,相约出衡门。
碧水沈云色,青山带雨痕。高飞看野鹤,去去没遥村。
十年投分皆卿相,四海论心只弟昆。
老忆躬耕困随牒,春风挥泪栗区村。
韩生去世冠军废,独望楚强心亦劳。谩向鸿门撞玉斗,岂知鹿死在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