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幰数言过,高情狎薜萝。好鸥从不厌,临凤羡宜多。
门占五云聚,人在七林科。独叹今兹别,其如千里何。
猜你喜欢
经始岩栖日,中郎接俊贤。英姿家玉比,文藻国华先。
朗思俱名理,清言各妙铨。意同开水镜,情契写山弦。
抒轴推芳品,津梁拟上骞。人将明月觏,诗以穆风传。
霞彩参谈席,春容入款筵。使轺回鲁岱,仙鹢驻吴天。
雁远离琴外,川长别酒前。旗亭杨柳色,早已挂征烟。
淡烟初月满高城,露掌秋漙御气清。蜀道容颜疑梦寐,蓟门尊酒尽平生。
仍劳北海怜狂癖,总为中郎爱论衡。麈尾不须频奋掷,吾侪元岂近时名。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平芜:平展的荒郊。
隔:情意不通。望中:视野之内。
这首词写一女子的无名相思。上片写女子所在的环境,用“双双飞鹧鸪”一句兴起下片。下片写女子对“征帆何处客”的爱恋,语浅情深,清音有余。
百花时节燕莺忙,昼日如年懒课香。午枕梦回人悄悄,一声啼鸟傍斜阳。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这组诗由六首七言绝句组成,是岑参在封常清幕府供职时为封所作的颂歌之一。“封大夫”即封常清,他瘦瘠跛足,入伍后凭借谋略战功,迅速升迁,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瀚海军使,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冬,他率军大破播仙,此诗所记就是破播仙之战。《破播仙凯歌》前四首写凯旋,后两首则追叙战斗情形。“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及组诗其二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组诗末首的“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对垒句后,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夺志比夺帅,更是兵家之大忌。唐军决胜,已唾手可得了。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二句采用放笔直干的写法,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万箭千刀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最后,是一个令人发怵的诗句:“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雨水相渗和,红成一片。但在“一夜杀”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镜头”,就产生了一种怵目惊心的感觉。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在写法上,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时代风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写写旁面”的办法,通过战斗结束后的天明时分,战场上失主的胡人战马“空鞍”,来暗示战斗的激烈,显得含蓄蕴藉。“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金兰玉树每相联,聚散无凭共一天。芳草池塘催别梦,夜窗风雨惜芳年。
北堂燕綵黄昏话,东阁看云白昼眠。两地应须各努力,天涯此去只潸然。
至宝非求货,宁争径寸珠。来由鲛客馆,沈向应龙区。
曲渚从光坠,长流任影孤。止同怀蚌腹,犹似掩羊须。
异采无相献,藏珍孰为输。璿源仍曲折,仙露映零濡。
淮浦□奚坼,江津岸不枯。圣朝何物贵?多士起菰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