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春水浮芦叶,西竺秋风度梵铃。龙护经函云不散,鹢通法界雨长冥。
蒲团入定槎千里,锡杖归时月满庭。分水江头留偈去,斜阳回首片帆青。
猜你喜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汉迥,风露入新秋”,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天马徕(lái),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xún)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sǒng)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chānɡ)阖(hé),观玉台。
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
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
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上帝住的地方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徕:与“来”相通。
出泉水:汉人以为千里马是龙种,所以几次获得骏马,都说是出自水中。虎脊两:指马有双脊梁,皮毛颜色如同老虎。化若鬼:指天马能任意变化,如同鬼神。
无草:这里指没有草、不生长草的地方。循:顺着,沿着。
执徐:指日期。太岁在辰曰执徐。这里是说天马在辰年来到。将摇举:将奋翅高飞。
竦:同“耸”,高高地飞跃。
龙之媒:这里是说天马是神龙的同类,现在天马已经到来,龙就一定会来了。后人因此把骏马称为“龙媒”。阊阖:天门。玉台:上帝居住的地方。
几日暄寒候,浑如到岭南。岑岑无药疗,愦愦祇书耽。
雨止隅仍漏,鸢飞潦政涵。君来得披豁,万里散晴岚。
若不胜秋力,月摇云气腥。狂沙吹雁目,乱叶扑窗棂。
欹枕人难寐,开轩夜未醒。寒侵诗骨瘦,念念有孤萍。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慈亲别几时,又作北游期。
万马方征虏,单车欲访谁。
远身孤剑共,幽抱素琴知。
应渡黄河夕,波涛惊梦思。
素馨茉莉及玫瑰,清馥浑同雪里梅。
六入不分初病起,眼前欠此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