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萧萧天已昏,梅花月色暗销魂。冷风古道无人迹,一树枯杨盖墓门。
猜你喜欢
何缘生死亦离居,芳草埋香哭少姬。几度西风明月夜,孤桐细雨续青丝。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cù)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niān)风絮(xù),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xiù)。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náng)重绣。
月光如水,波纹如练,烟霭淡淡,残柳几株。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
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如今的你,却风华不再,一天之内,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347页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9页。
塞鸿:即塞雁。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因常以“塞鸿”指代信使。倚楼人瘦:谓倚靠在楼窗(或楼栏干)的人,为相思而变得清瘦。
扫眉才:指有才能的女子。担阁:耽搁.耽误。镜囊:盛镜子和其他梳妆用品的袋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上片写的是月下美景。“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先写月光照耀下的清澄水面,以及水面上粼粼似练的水波,再写水边的淡烟衰柳,“淡”和“衰”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忧愁的氛围。月影衰柳,淡烟波纹,景致如水,又是勾起纳兰心绪的氛围。纳兰写景,总是恰到好处。遥望天际,塞鸿“尽”南飞,便是情断景荒芜。“谁与问倚楼人瘦”,点出词人形象,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达了词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下片转写词人所思之人。首三句盛赞对方才学出众,非庸俗之辈,表现出词人对此女子的欣赏。“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连续用典,风絮代谢道韫,金石代李易安。有道韫之“未若柳絮因风起”,又有易安同明诚共撰之《金石录》。两人同是一代才女,不似爱慕虚华之人。纳兰写史上才女,意为追忆其妻。说她生平,自是如此的女子,能让他痴心、让他留恋,正有意趣相投之因。最后一句“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一词“负尽”道尽感伤懊悔之情。过去时光美好,爱妻温婉有才,饱读诗书,尚能相伴之时。却没能长此相伴;已然人去楼空之时,却叹岁月无情。直怪责自己,辜负了那美好旧时光。生活安逸美满的时候,总觉月是圆的,殊不知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幻着样子,终有一天,会被黑夜吞噬。那时才知,见得到圆月之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都没能记住它的美满。回忆起来,总觉得遗憾。
全词哀婉曲折,百转千回,令人动容。
故人情分转绸缪。小窗幽。话离愁。海阔天遥,鸿雁两悠悠。今日相逢谁较健,应怪我、鬓先秋。功名淅米在刀头。壮心休。弊貂裘。何事留欢,不竟漾扁舟。桃李春风将近也,如后会、醉青楼。
此到西陵路五千,烽台列置若星连。
欲知万骑还千骑,只看三烟与两烟。
不用赤囊来塞下,可须羽檄报军前。
如何向日缘褒姒,无事蓬蓬火又燃。
祥云如盖簇南州。双鹤更添筹。遥知家庆屏开处,有新声、乐府相酬。
潋滟郦潭菊秀,葳蕤东海桑柔。
仙翁衿佩水云秋。吟绪渺沧洲。数椒梅蕊巡檐笑,盎洞天、春入琼瓯。
来岁鹊峰胜处,綵衣绕膝香浮。
江汉风尘里,关河日月傍。乍疑音问阔,顿觉羽书忙。
献赋垂归橐,销魂逐去樯。朝缨漫羁束,何计濯沧浪。
自叹死生生别离,万里独见炎云飞。红颜弱弟负离别,游魂杳杳将安之。
逝水东流不复返,此恨绵绵无尽期。呜呼六歌兮歌感激,鹡鸰助我声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