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有丹丘,花落鸟啼景自幽。鲛室玲珑浮翠岛,冰壶潋滟贮瀛洲。
孤峰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大地流。搔首问天差足慰,扁舟拟作武陵游。
猜你喜欢
壮矣城南一洞天,三江环绕夜沦涟。澄波没岸凝秋雾,空翠飞檐挂紫烟。
一粒明珠浮镜里,半钩新月映帘前。依稀欲写沧洲景,到处逢人话辋川。
阙里抠衣地,中天紫气舒。自怜草莽客,幸礼圣人居。
道在千秋日,功成六籍书。金丝犹可听,俯仰意何如。
一自渡江津,茫然不记春。船谙淮上月,马惯洛阳尘。
可去问唐举,未须惭买臣。终令旧关吏,还似弃繻人。
尘境何扰扰,草野何茫茫。清泉白石处,几许堪徜徉。
兰荃既荣秀,蒿莸绝交相。宜人不在多,百亩空芜荒。
绛娥催转瑶京,绿阴渐掩东风路。仙衣弄影,朱颜酝泪,芳华愁数。
橘囿云生,锦江波暖,故园何处。对残更冷月,青林梦渺,家山恨,凭谁诉。
回首江南春暮。涴轻尘、几番风雨。啼红怨粉,凄凉都幻,飘零萍絮。
爇茧情疏,寻柯境杳,旧游难溯。谢丹青点染,香痕悄罨,付齐纨素。
药粗野老偏称效,诗浅山僧妄谓工。怀饼裹茶来问讯,不妨一笑寂寥中。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