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似征鸿爱及秋,家山多半是曾游。童年种树闻遮路,往事题诗忆在楼。
他县岂能淹八口,故人偏肯送孤舟。亦知定有秦川梦,难共流澌到陇头。
猜你喜欢
荷芰衣寒想旧林,片帆江上别秋阴。树无多叶那堪落,燕有空巢尚可寻。
古驿夕阳停一马,石梁明月抱孤琴。十年同此离家兴,今日输君久住心。
海风吹处尽浮云,月蚀瑶台色色昏。谁识卅年辛苦力,老来含泪入斯门。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参考资料:
1、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朝辞虎丘去,道出太湖旁。比屋皆临水,平田半种桑。
秋声生落木,雨色隐斜阳。向晚吴歌起,中流意渺茫。
葵花半红山雨来,不辞沾湿看花开。主人莫扫花前径,恐破青阴与绿苔。
画工状物,经月经年。
轩鉴照物,立写于前。
鉴之为明,犹或未精。
工出人手,平与不平。
天下之平,莫若于水。
止能照表,不能照里。
表里洞照,其唯圣人。
察言观行,罔或不真。
尽物之性,去已之情。
有德之人,而必有言。
能言之人,未必能行。
此身陷入酽寒中,血脉归心迓谷风。
雪妒冰猜情愈白,云酸日涩笑犹红。
尘泥养份残骸纳,香影知音惰性空。
造化小儿凭杜撰,冻凝块垒始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