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深明岁月长,麒麟掠地见威光。金炉不藉罗浮草,玉树偏生南国香。
一枕几回轮吐纳,五羊何必忆家乡。尚平消息凭儿女,葛令当年太着忙。
猜你喜欢
睡起看图气未降,丹青谁有笔如杠。欲烦画我茅亭下,静数飞帆涉大江。
帘箔风清乳燕飞,绿阴绕殿覆铜池。
九衢达宦争驰毂,群玉诗翁独下帷。
凤饼正当分赐后,牙签又近曝书时。
管城写出琳琅句,付与神灵为护持。
罢郡归时已白头,杖藜日看橘林洲。客来若问浮生事,明月清风酒一瓯。
怀禄非其心,事君要以道。古来际遇间,每恨见不早。
观其风云会,事业何草草。卓哉张子房,器博用殊少。
恐量世主心,用此恰恰好。所以收其才,远从赤松老。
富贵非利达,贫贱非枯槁。超超圣贤心,吾欣愿执扫。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kān)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今日重闻宫中旧曲,心中无限感慨。
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来。更:再。渭城: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参考资料:
1、梁守中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9-70
帝京:帝都,京都。天乐:指宫中演奏的音乐。不胜情:感情无法抑制。
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更:再。渭城: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两句所指自然是大和二年(828年)诗人回到长安的事与情,但这话同时也就告诉了读者“二十余年”前,诗人曾在帝京,并且听过“天乐”。这表明诗人当年并非长安一布衣。一别多年,帝京重返,且又听到熟悉的“天乐”,此时此地,直教诗人情难自已。这“情”的内涵是喜,还是悲,是伤,抑是慨,并没有明确说出,要知道答案,就必须了解诗人“二十余年”前在长安的情况,而后又是怎样“别帝京”的,“别”后这二十多年又是怎么度过的,还有与他一样告“别帝京”的朋友们,又有着怎样的遭遇。这些问题,事实上就是一段“永贞革新”的兴起和失败的历史,保守势力对革新派残酷迫害的历史,这里有包括诗人在内的“二王八司马”的悲剧,还有这些悲剧人物之间的相互激励、相濡以沫的动人的篇章。只有思索回味了这些,读者才能体会到“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的深沉的内涵,和无限的悲慨。对此,诗人有时也表现得比较明快直率,比如“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这是头一年(827年)回长安途中在洛阳遇到韩泰时写的,可见这种悲愤之情,久已郁积于胸,“洛中逢韩七”,“重闻天乐”,都不过是遇事则动、借题发挥而已。
一二两句由今而入昔,思绪万端,言简意丰,情溢于词,而对于全诗来说还只是开始,它给与何戡重逢创造了环境和心理的背景。第三句折转入正题,妙以何戡之在,点出“旧人”之不在,如此情景,则“在”亦悲,“不在”亦悲,无限悲痛,隐于字背。况且唯有的一位旧人何戡,又偏不忘旧事,又为他唱起了当年送别的离歌《渭城曲》——“西出阳关无故人”——可没有人能想到重入长安无故人。何戡一曲,往日的“别帝京”,此时的耆旧凋零,更是齐袭心头,千层浪,万重波。滔滔难平。有人说艺术贵在引人思索,此诗之妙,大概也在于此。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我昔宫亭厄于水,赤脚夜踏鼋鼍宫。君昨长安危于火,白昼吼空飞赤龙。
我时与君不相识,猿鹤幻化随沙虫。君不死于火,我不死于水,玦环櫑具如隽生,世上谁为■公子。
黄金台倾易水枯,燕市落落亡屠沽。狂歌逢君忽青眼,诵声金石出户枢。
纵横上下商述造,但贡直戆忘阿谀。平生奇险各举似,疣赘翻笑吾生愚。
脱我昔年从阳侯,扬舲北渚骖赤虬。首乞玉皇诏,永奠黄河流。
忍使金钱百万縻帑藏,岁岁溷杂泥沙投。君若化祝融,定觉曶爽开群蒙。
九幽日月万古照不到,悬以两目代烛龙。天公嗔汝太多事,罚令不死使以文字镌心胸。
君官仪曹冰雪冷,啖咽鲑菜甘奇穷。我官词垣乏仙骨,笺注《尔雅》成书佣。
我矢歌,君酌斗,人寿百年世何有?御龙豕韦奚足夸,志士古来期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