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凄凄流白蘋,江城悄悄月华新。秦淮草绿乡心折,建业山青客梦频。
逆旅依违悲鼓角,长途奔走倦风尘。美人劳致瑶华赠,牢落扁舟万里心。
猜你喜欢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蓬窗深闭奈愁何,恐见姮娥愁更多。此际夜明帘底月,有人无那注横波。
忆别金陵柳,相将又一旬。每逢吟咏处,难忘和歌人。
雁落孤帆影,花飞夹岸春。此时雍署里,杯酌与谁亲。
渺渺长江水接天,帝京西望转凄然。金戈铁马无宁土,锦缆牙樯有战船。
离乱烽烟丛此日,风流箫鼓换当年。谁堪旧日长安月,多照平沙白骨连。
北风遥遥吹客舟,凉月下瞰疏帏秋。迟回莎岸虫唧唧,顾盻玉宇鸿悠悠。
日暮晴云敛海色,天南宿草连芳洲。美人若为成远别,含情一上江之楼。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这是一首描写月夜于江上听筝的小令。作品只有四句,且语言直白如话。然而作者造境淡远,语虽短而意缠绵,词虽淡而情至深。
此曲第一句先写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灵明净,显示出澄澈宁谧的气氛。第二句写筝的声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谁弹起玉筝,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秘幽婉的韵味。第三句则从听筝人的神态,以背面敷粉的艺术手法,烘托筝声所表达的哀伤感情。第四句写江涛澒洞,它像是被筝声勾起的深沉的叹息。这样的写法,又把感伤之情推进一步。
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与白居易那首六百余言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有相似之处。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闻哀怨的音乐弹奏,这支《凭阑人》几乎可说是浓缩的《琵琶行》。只是白诗详尽地介绍了演奏的过程,弹者的身份、经历,以及听者哀怨的缘故,而小令限于容量,这一切都付阙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悬念,令人遐想。筝声无端而至,哀怨无端而生,倏然以来,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凄超妙的风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属散曲巧体之一的“嵌字体”,各句都嵌有一至二处“江”字。“嵌字体”在诗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渊明的《止酒》诗,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体”的最早作品,则是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全曲出现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满江”的重复不仅多方位地充实了“江夜”的题意,而且表现了一唱三叹的风韵。
幽恨无人省。最堪怜、电光石火,年华转瞬。猛上心来思往事,难遣五更初醒。
梦里唤、高堂不应。挑尽残灯窗月暗,隔花钟、敲动情千顷。
寸肠断,泪珠滚。
一春常抱愁兼病。更何况、终天恸绝,蓼莪罢咏。弱息莹莹曾未死,生受销魂光景。
频念到、泉台凄冷。日落荒原谁是伴,近清明、几树棠梨影。
归鸦噪,东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