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澹荡晓莺期。早刷金衣伴凤仪。出谷乍迁三殿柳,随风好上万年枝。
啭来云里传声远,身过花间弄影迟。仙苑忽闻歌伐木,馀音犹绕濯龙池。
猜你喜欢
佛地人间有,心如万法忘。
山深无客至,坐久觉花香。
竹影寒相对,茶烟静不飏。
楼开弹指顷,何必羡西方。
芳荆堂下两枝长,一本朝来产此旁。敢谓他年当似骥,且期今日得如冈。
顾余已免重占虺,闻子还思待弄璋。多谢见贻真锦绣,归时应得衒吾乡。
东城雅会延陵家,丹黄绕座开秋花。宾朋半是南帆客,筼筜影里浮流霞。
酒酣主人兴复作,呼取盘盂重劝酌。明镫闪闪古匣开,著手光流银凿落。
银凿落,十有三。记得先世觞宾客,一觞一咏恣欢谈。
到今岁月留传久,世世珍藏胜琼玖。玉壶酒满泻红云,香沃芙蓉光在手。
或为彝鼎形,或作云雷象,玲珑花卉各逞妍,玉斝素磁同雅赏。
一饮再饮客颜丹,长歌短歌如狂澜。玉山欲倒金樽翻,花阴月色移栏干。
我来洞庭上,延首望君山。君山不可见,止在狂波间。
风休水亦息,烟岚露空碧。何烦问法意,开口成尘迹。
霜林剪生绡,烟树织晴绮。
万宝新告成,百工亦休止。
嘉辰属南山,彡事如栗里。
谬为陶长官,宁惜此中醉。
良朋况知心,健会不论齿。
鸱夷自挈携,猩笔漫游戏。
清欢别有趣,真乐本无味。
菊花之隐逸,亦欲妃君子。
独於萧艾中,保此生色睟。
凉飔忽吹衣,白露皓如洗。
兑随数至剥,剥落从此始。
拟将九九节,便作阳月纪。
秋入蒹葭霜正威,数声归雁塞痕微。
欺人白发萧萧得,未老丹枫故故飞。
胡虏乾坤多战骨,江湖风雨一蓑衣。
百年粗饭从衰朽,万事尘寰有是非。
平山栏槛(jiàn)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前通:樽)
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
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
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千杯。
年轻人,趁现在赶快行乐吧,你看我一把年纪了,都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参考资料:
1、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5-87
平山栏槛:平山堂的栏槛。
手种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别来:分别以来。作者曾离开扬州八年,此次是重游。
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作者当年曾在平山堂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千钟:饮酒千杯。
直须:应当。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平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此词的风格,即与苏东坡的清旷词风十分接近。欧阳修政治逆境中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与苏东坡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