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乱后怀平乐太守尹蓂阶同年

予本卧疴人,乃乘《相如传》。浩荡越江湖,迢递历乡县。
分符值朋旧,天末各眷恋。就中有尹生,才名冠吴甸。
素心炯白日,紫瞳掣流电。衔命守昭州,魑魅日中见。
饮水愁毒淫,官庖无完膳。藩镇善督责,汗颜甘诃谴。
诛求义不忍,出质到妻钏。播迁两及期,玄鬓飒已变。
闻我万里来,握手惊拭面。洒扫先下榻,契阔共餐饭。
煦沫及僮仆,敝衣为补缮。倾橐治我装,左右色无倦。
二子汗血驹,龆齿挺英彦。论文受甲乙,悲歌杂欢宴。
移觞松树根,濡翰鸲鹆研。陶陶夜未央,羽檄喧转战。
桂岭走鲸鲵,昭江纷组练。城荒无驻卒,路阻绝邻援。
爨婢罢晨炊,勺水不下咽。我行已仓皇,君意反缱绻。
中厨呼酒浆,妻孥泪如霰。饯我登竹舸,挥涕苦相劝。
封疆我则死,风鹤子当远。诀别水声中,缆解急飞箭。
瘴云落日昏,耳目骤惊眩。但见逋逃人,男女相蹂践。
别来断消息,枯蓬各飘转。苍梧杀气高,铜柱妖氛缠。
巢卵得无覆,颈血恐已溅。诗书故多难,鬼神不录善。
长号叙悲愤,战地儒冠贱。

猜你喜欢
春岸桃花水,云帆(fān)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jīn)。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8
2、萧枫.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430
3、莫砺锋.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246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又名‘“桃花汛”。云帆:白帆。
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适远:到远方去。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君,指唐代宗。
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水墨扫金错,每惜柯丹丘。鹘兔互起落,复爱文湖州。
吴兴老人已仙去,纷纷作者谁能悟。石室流芳何处寻,壶丘羽客心偏苦。
虚白子,通仙灵,三湘雨色閒青青。皆山樵人酒半醒,晚风吹梦秋冥冥。
明朝飞上君山去,一曲璚箫龙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