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防咥人,芟蔓莫留根。留根终遗患,伤心不可论。
竹源数百家,今余几人存。竹外有源泉,血流泉水浑。
群盗故比邻,姻娅如弟昆。反戈相啖食,收骨无儿孙。
茕茕数寡妇,零落依空村。凶年嗟半菽,撮土招游魂。
人亡亩税在,泪罢还声吞。
猜你喜欢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xián)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参考资料:
1、金丽君.精编古诗讲解新典.济南市:明天出版社,1987年:192页.
2、王志武.唐宋诗初读拼音注释英译.北京市:北京市语言文学大学出版社,2000年:93页.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故:故意。
这首《春雪》诗,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群鸟栖霜羽毛缩,孤雁冥飞何处宿。
芦花糁白天无声,灵妃鼓彻潇湘曲。此时归梦寻故乡,谁道行人鬓长绿。
平生所得惟悲歌,时命未遇君如何。满怀策尽献不售,凤凰飘泊无嘉禾。
困鳞不借一杯水,异时安用西江波。岳阳高楼挂星斗,楼中子真闻旧友。
请舒和气邀阳春,便酿重湖作浓酒。山叶撩乱舞,山鸟纵横啼。
古人交道贵终始,乐酣醉倒君莫疑。否极泰来不可测,岂有壮士长栖迟。
岂有壮士长栖迟,青云歧路看横飞。
地静莓苔合,心閒落叶深。炎方秋尚暑,水国昼多阴。
寓意时观画,怡情偶听琴。起予赖诗友,为尔动微吟。
戛玉裁云韵自奢。窗阴句凤上纹纱。琅玕雅爱夫人竹,锦绣新吟命妇花。
香旖旎,翠交加。沉沉帘影日初斜。绣馀欲待重商略,羞被旁人一再夸。
自住自住。离宫受坎户。自悟自悟。汞中建铅库。好频频顾。长相觑。上下冲和知去处。渐渐入、云霞路。赤凤儿、飞来振羽。饮尽乌江见水府。与神为主作宗祖。只把刀圭长安抚。方能教、子伴午。
先车雨过尘方少,未夏村明望不遮。林脚天光如野水,麦头风燄度晴沙。
春当上巳犹无燕,地近南都渐有花。昼睡十分今减半,为留双眼对芳华。
禅翁竟补栖禅处,兔角龟毛杖佛僧。久厌宗雷同保社,却凭章贡浊埃尘。
定携天上苍鹰爪,去接西江白业宾。大庾岭头梅正好,同风千里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