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三楚识文雄,健笔翩翩大国风。衡岳万峰来纸上,洞庭千里入胸中。
含香粉署高天近,奉使星槎绝域通。野老白头环堵内,干旌遥出粤城东。
猜你喜欢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cáo)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kuò),无日不风波。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参考资料:
1、刘兴汉,吕树坤编著.中华历代诗词精品译析元曲三百篇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02月:97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长夏如年日,萧然把钓终。欲知临水意,政自待秋风。
岂是羊裘者,相从渔社中。何心思觅鲙,极目望来鸿。
天下无知己,溪边自老翁。六鳌闲入手,不是学任公。
吴楚江山共眺中,别来多忆宋涪翁。书无尺素传双鲤,诗有长笺寄一鸿。
沙麓短蓑南亩雨,樵山高枕北窗风。林泉滋味烟霞癖,夐与青云路不同。
忆昨慈恩登绝顶,今朝眼界更分明。
飞檐高泻银河水,隔岸遥传宝铎声。
翥凤呈辉看欲下,浔龙露角望尤勍。
凌风好向蓬莱去,一片香云绕足生。
抱病日茕茕,君今又远行。斯文谅有味,分手能无情。
柳色才沾白,稍头又转青。百年真转毂,何以慰平生。
蒙笼春幰顶,夭矫赤虬身。
雨蓓犹缄暖,精神照晚春。
神龙倒捲沧溟水,洒作人间及时雨。终宵达旦势倾盆,沃润枯焦胜膏乳。
狂风号怒撼乾坤,泼墨浓云白昼昏。四檐急溜泻川峡,平田顷刻惊涛奔。
未须借剑斩妖魃,霹雳威声震寥廓。一时灾沴尽扫除,满路流移藉全活。
当今天子坐明堂,宵旰图治心皇皇。一念精诚格苍昊,六合骈应来祯祥。
佐时更喜调元手,方泰谁云值阳九。凡芃禾黍屡丰年,看取国书书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