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金神鼎几迁流,世胙西南此一州。得姓直从唐四岳,受封元比古诸侯。
人存朴俗唯知信,地遍春风不识秋。酷似桃花仙子洞,问津吾欲泛渔舟。
猜你喜欢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diàn)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雪白馨香的梨花,在万千枝头开遍。细细的春雨里,飞来一双春燕。只有扇面上无语的金雀,古筝上默默的金蝉,与梁上双燕相见。他远征雁门一去无消息,春燕也不忍这孤寂难堪,才飞来,又飞还。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2-93
4、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4-35
5、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
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杏花或梨花均可。钿蝉筝:镶嵌着金蝉的筝。钿,镶嵌,一作“细”。金雀扇:绘有金雀的扇子。画梁:彩绘的屋梁,此处指燕栖的地方。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古为戍守重地,这里泛指边塞。消息:指远征夫君的音信。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飞燕双双还巢,引发了思妇的离愁别恨。女子在杏花(香雪)开放的日子里,于细雨中看到旧时双燕又嬉戏于梁间,于是想到她远征在边塞的丈夫。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写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浓郁的春意,自然反衬出思妇的寂寞。“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意在突出女主人公的青春美丽,加强怀念之情。思妇正当难耐寂寞,一会儿拨弄着镶嵌着金蝉的筝,一会儿把玩着画着金雀的扇子的时候,旧日的燕子双双飞回到画梁上的旧巢。思妇为此受到极大的触动,于是发出深深的慨叹:“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这对燕子去年还在梁上的时候女主人公就盼着丈夫回家,此时燕子去了又飞回,而征人一点消息都没有。如此,词中的杏花闹春与空闺寂守,燕燕双飞与人影独立,燕子还巢与人不归家等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思妇之怨也就是从这几重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在温词中,此首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三者之间就省略了许多话,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鳦鸟巢何僻,莎鸡语更悲。藏舟悬水屋,阑路隔蔬篱。
客至儿童喜,家贫犬鼠饥。谋生嗟计拙,飘泊度明时。
一寺空虚里,危栏高几层。悬崖惟度鸟,无路去斋僧。
云隐多罗树,天垂宝月灯。尘心何处觉,孤磬下崚嶒。
白云堆里暂维舟,仙境登临豁远眸。梵刹静涵江树迥,波涛长撼海门秋。
青山危石人稀到,绝壑笼云翠欲浮。独倚曲阑凝望久,菩提风露冷飕飕。
君不见北海尊罍夜不空,能令千载怀英风。又不见东山声妓日携往,曾是当年称雅尚。
落魄余思同古人,折腰非愿乞閒身。清流奈取庸流笑,傲吏翻遭俗吏嗔。
当筵漉酒巾嫌湿,隔箔传歌衣畏贫。酒酣耳热起击缶,富贵须时果何有。
呼卢一掷轻千金,灭烛两欢过五斗。红颜成宠亦成妒,白首相新讵相故。
莫作梁园苦上书,安用长门要买赋。旧事寥寥空美谈,眼前龊龊更谁堪。
若但低眉死牖下,徒然生长在江南。
白露初垂叶,轻阴渐着衣。幽虫近床语,黄叶到阶飞。
暮雨村常暗,秋风客未归。短檠还有意,凉满读书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