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坐深夜,幽事亦可悦。恨无千黄金,夜夜买明月。
买之匪有他,怜月有圆缺。愿言月长圆,不照人离别。
猜你喜欢
琪树亭亭广万章,屹无枝叶蔽严霜。相逢请看中流柱,未必崚层似尔长。
谁为明堂作栋梁,石林屹立并云长。会从白玉楼中见,杞梓何能与雁行。
虚窗对风雨,因得观物妙。君看四檐集,不了一罅漏。
沧溟阔如天,尾闾小如窦。万事当防微,悠然发孤笑。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
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
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东岭杉松手自栽,已成浓荫覆泉台。满头白发行催死,能得生前几度来。
俗草凡花久乱真,小窗惊见一枝春。凭君欲问调羹信,只恐幽香不认人。
玉纤屈损春葱(cōng),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雪白的双手常常弯着,累苦了十指纤纤。两道眉毛淡若远山,低低地压迫眉间。心中早已有说不完的愁烦,猛然听得门外传来卖花的叫唤,顿时停住了绣针,忘了把线穿。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玉纤:女子的手。春葱:喻女子手指。远山:妇女的眉式。因望之淡如远山而名。绒:指绣线。
《全唐诗》有朱绛的《春女怨》:“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存诗仅此一首,却因末句巧妙的构思留名诗坛。本曲也多少受到了这首小诗的影响。
“玉纤”与“春葱”、“远山”与“眉峰”本属于同一类概念,诗人将它们分拆开来,间以“屈损”、“压损”的词语,“损”是无复旧貌的意思。这样的安排,便带上了一种昔今对照的意味,较之直言“屈损春葱”、“压损眉峰”,更觉婉曲深沉;而“玉纤”、“远山”的拈出,也暗示出主角董针姑的年轻柔美。针姑是对针线女子的称呼,因其飞针走线,所以作者先从其“春葱”寓目入手。所以起首两句,展示了一名年轻女子一边擢弄着纤纤素手做针线活,一边愁眉紧蹙、似有无限心事的形象。
第三句承上启下。“闲愁万种”是对“屈损”、“压损”的小结,“早是”则为领起下文留出了地步。“闲愁”究竟是为了什么作者没有讲,也不易讲,因为平平地叙述解释,难以与上文楚楚动人的愁态匹配平衡。妙在诗人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镜头,让这位针线女子停住了手,“绣针儿不待穿绒”。绒即“茸”,是刺绣专用的丝线,因其茸散可以分擘而得名。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听到了门外的卖花声,这无疑是春天来临的信号。诗人在句前加上了一个“忽”字,显示了董针姑此前一直沉浸在愁思之中。猛然意识到春天,不禁停止绣作,于是这其间的感春、伤春、怀春、惜春,自怜青春,自念人生,这种种的意境便俱在读者意中了。这较之朱绛的“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中”显然更为含蓄、隽永,有青出于蓝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