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东风吹柳花,博山浥浥香烟斜。吴姬解佩缓留客,双屏掩春疏幕遮。
九梁插花步摇古,帐前微笑生春霞。燕钗腻落珊瑚枕,罗襦香泽闻欢寝。
乍见宜羞敛绣缠,暂许凝娇脱斜领。私中眉萼笑将迎,昵处鬓钿欹不整。
离离梦短惜春宵,金鸡唱晓铜蠡静。靥星浅卸红胭脂,就桁牵衫临镜迟。
流波脉脉看心意,留取身中别后思。
猜你喜欢
空谷逢君酒屡传,骊驹声起促离筵。西山柳色沾寒雨,南浦花容倚暮烟。
塞雁影高山带月,江鱼书远海连天。不堪独上兰舟去,閒听渔歌益悄然。
山含秋气冷参差,送客西城落日低。怨别弟兄归怏怏,恋乡车马去迟迟。
浮萍聚散元无定,流水东西却有期。惆怅黄榆故山路,碧天回首雁南飞。
高冈背大道,绝壁面东偏。一溪何曲折,冰下鸣涓涓。
上有古今树,俯仰淩苍烟。下有嶙峋石,错落横沙边。
塞门多莽莽,独此堪留连。造物若无意,鬼斧胡为穿。
因兹念长夏,百鸟鸣其巅。密叶影交覆,疏花开欲然。
箕倨赤双脚,科头手一编。人迹且莫到,安得世务牵。
管宁既未知,康乐亦寡缘。我独领其要,请为来者传。
胡王迎娉主,涂经蒯北游。金钱买含笑,银缸影梳头。
初控游龙马,仍移卷柏舟。中江离思切,蓬鬓不堪秋。
况度菖蒲海,落月似悬钩。
雨气不能尽,散作满园烟。好风何处来,荷叶为翩翩。
群花浴三日,意态柔且鲜。幽人倾两耳,竹外鸣新泉。
啁啁一鸟歇,阁阁群蛙连。暝色起乔木,断虹媚远天。
蜗过有残篆,琴润无断弦。凭阑意清悄,与鸥相对眠。
天上香云拥碧鬟,山中大药驻红颜。千年仙去空尘土,半夜月明闻佩环。
芳草不知前度绿,古苔浑似旧袍斑。自怜轩冕驰驱者,目送浮云不得閒。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wēi)迤(yí),芳草长堤,隐隐笙(shēng)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lí)滑,不觉船移,微动涟(lián)漪(yī),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参考资料:
1、马亮.欧阳修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322-324.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