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出城南禁火天,路傍骑马独摇鞭。青松古墓伤碑碣,红杏春园羡管弦。徒说鸊鹈膏玉剑,漫夸蚨血点铜钱。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
猜你喜欢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hán)白芷(zhǐ)。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cù)踘(jū)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sì)。
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一道:一条。穿:穿过。演漾:荡漾。涵:沉浸。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凡:总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两句又转换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人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年轻人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在《寒食城东即事》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人认为,如果想要在短暂的时光中去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终究都不牢固实在,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人统开璿历,台符焕紫躔。
数如环复始,天与寿无边。
麟阁精神异,龙舆宠数专。
先朝称旧弼,潞国最长年。
辽币犹增遣,河流未肯旋。
争如今日盛,独致太平全。
青社归传檄,阴山息控弦。
堤成江势却,疆辟稻畦连。
燮理功何钜,勤劳意自便。
寒分编户粟,雪赐羽林钱。
吉日登符宝,中天敞栋梴。
九重申骏命,一德共蝉联。
吾道今隆矣,人文益粲然。
来归褒衍圣,访后续伊川。
美绩随时现,神谋应物圆。
基扶周鼎晏,色补舜衣妍。
独立观昭旷,中持斡化权。
通融文共武,菹压党兼偏。
位乃昭文右,功惟尚父先。
福流寰海遍,谦守此心坚。
卦象黄裳繇,诗家绿竹篇。
流传皆琬琰,赓颂几歌弦。
峻极极龄际,中和二日前。
沙堤春骀荡,凤沼晓澄鲜。
绮席纷才俊,瑶台映列仙。
一经韦继汉,百两姞妇燕。
贱子叨卑钥,清晨染贺笺。
所惭恩似海,安得笔如椽。
举目看霖润,褆身拟化甄。
原同松与石,洁操在平泉。
潮阳萧生月塘子,心如明月时时来。云影天光自感应,碧光荡●银河开。
半醺仰空拊髀笑,笑彼杨朱不肯拔一毛何愚哉?
上天生财自有数,千金挥尽还复回。新泉一掷七百星,至今萧子有遗台。
遗台百世长崔嵬,名与此台百世终不摧,月塘心月谁能裁?
甚矣吾衰,徒是苦、饥肠为孽。嗟寸禄、区区留恋,形疲心竭。
江海一生真可羡,尘埃永昼何堪说。似钝刀、终岁斫空山,宁无缺。
拚放浪,休豪杰。秋水涨,归期决。尽凫长鹤短,任渠分别。
芒屩夜寻溪上酒,葛巾晓挂松间月。向丹霄、传语旧交游,慵非拙。
枫树萧萧野水西,楚天云雨正凄迷。沧江欲暮风潮急,谁汎扁舟更出溪。
晴光照眼石榴丹,懒对高春拂镜鸾。鬒发莫将梳堕马,主人新赐切云冠。
龙阜秋云外,微茫径可寻。鸥情沧渚远,松影白云深。
风逼重阳帽,泉流太古琴。草亭春色远,犹是浴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