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甘一派古祠边,昨日亲烹小凤团。
却恨竟陵无品目,烦君粗鉴为尝看。
猜你喜欢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zhòu)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在春风中,枝头招展的碧绿宫柳,多情地拂试着红色宫墙;画楼深殿空寂无人,漫长的春日在悄然而艰难地流逝。梁上旧燕归来,依旧忙着飞进飞出,经营旧窠。回想起君王来,明月拨开黄昏的帷幕,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人们一想就难过得断肠。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555页
2、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138页
忆君王:即词牌名《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此为词人根据词中内容另标之新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宫柳、宫墙:指汴京的北宋故宫。楼殿无人:暗示国破人亡。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词人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君主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全词不言国破君掳,巢复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蕴藏着深深的隐痛。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燕子归来依旧忙”,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依旧,而主人已换,仍然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最后“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点明题旨,怀念故君。结句真味无穷,辞意高绝,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把从清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浸在如痴如呆的回忆中。昔日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昔日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强烈的对比,在在是伤心的回忆,不言相忆之久,而时间之长自见;不言相忆之深,而惓顾之意甚明。“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彩夺目,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抒发深沉的感慨,不着一句实语,而是把山河破碎、君王被虏的残酷现实写进了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中.以物事人非的沧桑变换把往事堪哀的失国之痛表达得真切动人。
溪上轻云去若飞,花间密石静相依。
迟行自爱款段马,杂坐谁嗔短后衣。
江海於人元不薄,风流如此欲安归。
集贤学士吾兄弟,近日音书亦较稀。
从来清净土,鼎足圣贤聚。骑虎归故乡,世人犹未悟。
形形色色镜中身,面目庐山总不真。如许头颅工变幻,料从人海证前因。
独坐檐宇间,林端瓷清赏。空山日落时,满屋秋虫响。
夕郎凛凛馀风烈,有女犹为世妇师。处己幽闺推德厚,相夫贤路已名驰。
秋天零露铭旌湿,晓月沈光独鹤悲。他日赠黄频锡宠,冢前羊虎石累累。
东邻槛外芙蓉花,初开粲粲如朝霞。
今朝花谢枝空在,绕树千回只叹嗟。
花谢明年还复开,红颜已去终难回。
人生不及花枝耐,况有流光白发催。
游子对花心尽醉,老翁见之如梦寐。
解把浮生比梦中,肯计荣华与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