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忆清溪绕,舟移曲岸分。
塔昏飞雨怪,殿黑隐雷文。
锡挂秋房冷,香浮夕帐熏。
藓庭间望过,碧鹤下晴云。
猜你喜欢
进乏梯媒退又难,近因多难怕长安。相知莫话诗心苦,乞取新诗合掌看。
复忆敖峰万叠山,云中归路踏弯环。霜乾木落重阳后,莫见黄花便破颜。
一筇归去旧庵居,卧听修廊吼木鱼。寄语堂头老尊宿,祇题数字答君书。
白蘋风作蓼花秋,万顷寒涛卷底流。八百道人禅定起,送君持钵上行舟。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yān)脂(zhī)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天人精契建寅初,人境虽嚣且结庐。喜听双双占鹊报,谨从六六数鱼书。
学诗诸弟粗成草,健饭慈闱自种蔬。手订课程三十种,敢忘严训废居诸。
衢山苍苍衢水碧,四千年中一瑰硕。东南已遍昆明灰,太末犹余丞相柏。
赣州祀自咸淳始,莲花一祠傍珂里。血食当时已如此,况更百世月在水。
拱辰门外瓴甓荒,入城两徙钟楼旁。先后郡守屡修葺,灵旗飒飒飘虚堂。
我来肃拜值兵后,祠孙零落祠摧垢。丹雘群分清俸钱,蕉荔新酾石室酒。
神之来兮风穆清,如听琴韵声和平。神之去兮动云幕,翩翩疑有横江鹤。
迎神送神我作歌,公傥被发来相过。思公治郡妙宽猛,古今相去何其多。
三衢人士汲修绠,标表从公发深省。爱直多应愧长官,孝弟真宜式乡井。
仁言利溥章疏醇,宽全君子排小人。力为朝廷惜元气,岂以铁面矜龂龂。
十卷遗书后人守,梨枣修完垂不朽。墓门更拟砻丰碑,重刻髯苏字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