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犀簪暗网丝,黄冠今习野人仪。著书岂独穷周叟,说偈还应见祖师。
棕子偶从遗物得,竹皮同使后人知。平生冠冕非吾意,不为飞鸢跕堕时。
猜你喜欢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参考资料:
1、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十年不见柳腰肢。契阔几何时。天遥地远,秋悲春恨,只在双眉。雁声今夜楼西畔,情愫渺难期。杏花风景,梧桐夜月,都是相思。
谢子姿野鹤,耸然常自昂。
贪留故人饭,忘踏板桥霜。
举世谬为敬,从吾醒亦狂。
交游有徐庶,头白尚东墙。
破寺何年建,荒凉四壁存。惊沙埋野径,冷日抱颓垣。
夜黑鸱争树,人稀虎到门。更无僧驻锡,镫火息朝昏。
老去无才可致君,强从诗社立奇勋。忽逢天上张公子,应念台州郑广文。
风月何尝千里隔,江山不用一钱分。能来鼓噪助馀勇,气压淮淝百万军。
中原寇未除,白羽又飞书。今夕复何夕,孤城钟漏迟。
频闻兵不戢,深恐敌成虚。为问耕莘者,何心老荷锄。
每岁此禽先驾往返。
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
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