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黄鸟,所求饮啄。巡厥残场,私为至乐。踊跃转盼,壁壁剥剥。
鸿鹄飞过,相顾惊愕。心妒口诅,愿其中邈。焉知鸿鹄兮,志在千里。
鸿鹄高飞兮,燕雀已矣。
猜你喜欢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朱宫晚树侵莺语,
画阁香帘夺燕窠。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戚促戚促,黄雀啄我屋。为言黄雀勿相逐,北山弩儿开,南山火云暴。
沧海故交分,谁者为心腹。拔剑捎网罗,身为知己戮。
生不逢凤凰,坐盼双鸿鹄。山长路险与心违,不如薄暮空仓宿。
客地罕登览,平泉聊共攀。
到亭全见野,遵径每逢山。
木落岩阴散,鱼藏水态闲。
旅怀将物候,萧瑟自相关。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独行如犀未足嘉,廛中随处自那伽。多应平等随缘度,岂必王侯将相家。
无聊笑撚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荆溪忆,烟景未能描。官阁面山横玉案,子城带水束冰绡。
海市幻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