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似箒粗,面如漆墨。
人道慈悲,谁知恶毒。
蒿篱关猛虎,宽处有威。
笔管养苍龙,直中藏曲。
喜臧仓沮,不遇鲁侯。
忍伯夷饥,不食周粟。
猜你喜欢
落日汉陵道,初寒惨暮飙。
遥看山口火,暗渡洛川桥。
不见新园树,空闻引葬箫。
林◇栖已定,犹此倦征镳。
我爱新安好,斋房四友全。
斲成千样玉,扫得万毬烟。
云气随银管,蛟龙入彩笺。
周旋不能去,何待更论年。
惊起流莺绕树飞,乍开倦眼赏芳菲。恨随柳线论长短,人向梅花较瘦肥。
药与病魔争岁月,花留娇鸟弄春晖。今番别有天然趣,一径苍苔独掩扉。
感君携赠出南装,别路相看似故乡。诗客品题新定价,野人抟埴旧传方。
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秋去冬来几寒暖,且将粗粝送年光。
戴生久离别,宦况近何如。白日閒官舍,青云近帝居。
明时难自晦,直道未应疏。问我生涯事,山中懒著书。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橐(t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参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韶华荏苒,又桐飘一叶,惊秋时节。碌碌浮生卅四载,忧患始从今日。
入海探珠,登山采玉,流转曾无益。归来江上,依旧布袍长铗。
可堪卷地风潮,吴山越水,两处频凄恻。弹断薰琴浑不竞,士气天南如墨。
祈死无灵,疗愁鲜术,抚剑空呜咽。信陵醇酒,算了这生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