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庙前古柏奇,此木气象犹过之。干东彷佛烟焰起,铁龙空驾焚一枝。
真人丹诚何所适,世传乘鹤冲天飞。求诗道士心弥坚,试听一诵工曹诗。
猜你喜欢
海燕欲飞调羽。萱(xuān)草绿,杏花红,隔帘拢(lǒng)。
双鬓(bìn)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燕子欲飞时,尖尖小嘴梳羽绒。庭中萱草绿如春水,满树杏花胭脂红。欲走进春的画卷,却又隔着帘栊。
两鬓戴金佩玉,似金霞飞虹,人如一枝春花,春情正浓。那高挂楼头的团圆月呀,又透过窗格,洒下一片相思情浓。
参考资料:
1、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1
2、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5-46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6-37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海燕:燕子。古以燕子从海上来,故称。萱草:又写成“蘐草”或“谖草”。
琐窗:镂有花纹之窗。
这首词通过描述一个新妆初罢的少女形象,表现出女主人公心底思恋的难言之苦。
上片写女主人公所见的帘外景象。起拍以海燕初飞兴起少女新妆,给人一种轻盈明丽的感觉。接着用“萱草绿”“杏花红”二句,刻画少女新妆时的美好环境,烘托了少女开朗而欢快的情绪,使之活动于草绿花红的画面中,为下片突出人物衬托了背景。而末句“隔帘栊”的一个“隔”字,将人与春景分离,仿佛有什么羁绊使她不能冲出帘栊而融身于美好的春光之中。情虽未露,却可从末句中品味得出。
下片写女主人公新妆之后的形象,花枝招展,浓艳非凡,别有一番风韵。“双鬓翠霞金缕”,突出妆饰的艳丽;“一枝春艳浓”,以比喻少女如花,与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意境相似。后二句,将少女置于月圆之夜。这时,少女的情怀,并未写出,她究竟有何感触,这给了读者以思索的余地。然而,“琐窗中”三字,却透露出女主人公的活动时间与心境,传达出一种凄清之感。
整首词字面没有写情,但通过场景、时间的变化,主人公的艳丽的妆容,衬托出人在楼中的凄楚幽怨之情,深婉含蓄,耐人寻味。
去岁飘然反自闽,访君曾为驻征轮。
尺书不至知殊县,五字可追如隔晨。
秦论旧闻追乃祖,汉庭那得弃平津。
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
庭行看萌芽,檐立听呼应。
在物且云然,于我可不竞。
青衫恋五斗,白发间三径。
是岂人之为,绝知吾有命。
驿路风吹堕马妆,陇西流水去茫茫。枝头鹦鹉休相问,梦断春归落野棠。
风语华言岂足凭。任人指定作明徵。幽兰捏造三生眷,香草流传四海朋。
骚下酒,梵旁灯。凡情艳想两俱冰。梦游仙曲无名氏,心出家庵有发僧。
淅沥寒声处处疑,空庭寥阒月明时。萧萧卧听生秋思,草木凋零人未知。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
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
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
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