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毁未弃,黄锺幸且存。
於焉正律吕,谁为到昆仑。
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
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
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
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
顑颌不悲伤,自知美兰荪。
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璵璠。
鲂鱮书懒寄,天公牋可论。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
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
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
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
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
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
孔明与荀贾,岂不共中原。
崎岖入巴蜀,雅志正本根。
柳子一失此,罗池为鬼冤。
问讯寄此辞,饱腹何时扪。
猜你喜欢
春畴谁绣?嫩雨醺酣花影溜。一语迟君,莫漫相逢睥睨人。
我心落拓,花下尚能肆盘礴。踽踽凉凉,未必君残比我强。
辔(pèi)摇衔(xián)铁。蹴(cù)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róng)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huá)骝(liú)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辔:缰绳。衔铁:俗称马嚼子。蹴:踢、踩。趁:追逐,奔驰之意。血:古代良马名。传说日行千里,流汗如血。
涓涓:流水声。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晴沙:天气晴朗,河水清澈,阳光照耀,连水底的沙都可看见。骅骝:名马,千里马。
这首《清平乐》,写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过去的战马所引起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马。“辔摇衔铁”两句,描写一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辔[pèi]”是马缰绳,“衔铁”,马嚼子,即横放在马嘴里两端连着缰绳的小铁链。“蹴[cù]”是踢、踏的意思。“摇”字和“蹴踏”两字,把马的动态写得很传神。“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趁”在这里是追逐的意思,“军声”指战斗时的鼓角声、呐喊声之类。“汗血”古代良马名,据说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鲜红色,就象血一样。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这里有点讽刺意味,因为南宋王朝始终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所谓“升平”,不过是昏庸的统治者制造的假象罢了。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作者就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了这种思想。
下片进一步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当。“茸茸春草”两句是写春天田野的景象:春天里,到处长满了花草,涓涓的小溪流水声,也听得分外真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连溪底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茸茸[róng]”,形容春草柔嫩的样子。“天涯”,天边,这里形容春草遍地。“涓涓[juān]”,形容流水声。“野水”,野外小溪里的流水。“晴沙”,指太阳照在小溪里,水流清澈,能够看见水底的沙石。冬去春来,时间在流逝。那些令人关切的骏马景况怎么样了呢?“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是说:不少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骅骝[huáliú]”,骏马名,指千里马。“盐车”,运盐的车子。拉盐车是一种粗笨的活,用千里马去拉盐车,比喻大材小用。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评论时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骅骝”拉“盐车”的尖锐对照中,“骅骝老去”,“犹困盐车”,不是寄寓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吗?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帝车旋北斗,驰道绕青松。银海浮双阙,虞渊顿六龙。
深思倾杞国,遗恨泣华封。述作无忧事,灵台与辟雍。
五斗折腰俱为贫,诗书律令若为分。西山今朝有爽气,北阙无时飞白云。
一纸绸缪三岁字,七言憀慄九章文。故人好在长相忆,怅望江皋麋鹿群。
殿前入醉索催茶,玉女传宣赋彩霞。
谁道尘缘犹未断,碧桃花下却思家。
樵舍东山近,僧岩北郭深。多时成契阔,晦日试登临。
春暮花争发,林深鸟一吟。尘寰应迥隔,聊共涤烦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