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天晚。耐困人昼永,诗书抛乱。掩纱厨、隐几南窗,神逐水沉香远。
莲漏丁丁,一枕梦游,柳憨花暖。曾经惯。旧路儿、桃源前度人散。
怅望碧溪流水,好梦醒、难抬倦眼。细思量处,又惹下、暗愁无限。
人何在、风裳水佩,剩有绿阴幽馆。无端鸟语惊回,从何消遗。
猜你喜欢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
世上三弦声促促,最爱陆生弹一曲。良朋珍重君肯来,却似风前拾珠玉。
有时蕴拽吴歈声,含商换羽圆而明。百万金铃一时旋,两三黄鹂相斗鸣。
有时正宫出其口,铁柱冰车偏得手。塞草秋枯雕鹗飞,关榆夜落风砂走。
忽然幽咽不可言,忆在秋浦闻清猿。一一鹤声叫明月,珊珊环佩游湘魂。
忽然愁绝变为喜,如在吴趋万花里。笑懒歌慵螓首娘,口吟舌话鸢肩子。
我问陆生十载前,此技谁擅君谁传。荅言少小爱入骨,千生万熟夜不眠。
弦调手敏曲能订,以谱为师以心听。学成弹向大江南,翻怪异鸡无敢应。
我闻生言叹息多,万事真须自琢磨。我有一弦挂在壁,世无钟期当奈何。
鼓噪欢山撼涿邪,飞龙㢋翼掩螣蛇。露营罢缭神锋弩,云陈犹轰霹雳车。
年年周孔道何多,谁为缁黄保不磨。却笑纷纷韩孟辈,空言无奈异端何。
堂上谋臣尊(zūn)俎(zǔ),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yú)?”曰:“可”。
今日楼台鼎(dǐng)鼐(nài),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参考资料:
1、夏传才编著,中国古代军旅诗选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第201页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第355页
尊俎:酒器,代指宴席。燕可伐欤: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楼台:指相府。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词的上阕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势,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战胜列手的智谋之士,而在边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与士兵。宋朝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这样分析,主要是针对当时朝廷弥漫的自卑、畏敌情绪而言的。虽然已经议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对于抗金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刘过这首词就是鼓励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词中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盖子·公孙丑下》),其实就是强调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比不过金国的军队,但只要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南宋的。
词的下阕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执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国家一定会强盛起来,引来四方朝贺的。这从全词的形势说到韩伉胄本人,是对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家在钱塘江上春,京华投老独漂零。玉泉山外雪犹白,金水河边柳又青。
帽底流尘春冉冉,花间行李发星星。分明记得经游处,一路吟诗写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