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昔赠吾桥梓诗,开卷读罢神为驰。握管几回欲和答,江淹才尽竟迟迟。
什袭缇巾庋高阁,珍同拱璧谁敢訾。双鲤忽来责逋慢,雷门布鼓强一持。
俯仰骚坛细评论,温柔敦厚树初基。輶轩不采风雅绝,任情驰骋乃逞奇。
汉魏六朝成往迹,初唐中晚徒纷披。少陵史笔工纪实,太白仙才孰与齐。
昌黎佶屈力摹古,义山獭祭等蒙皮。岛瘦郊寒难一律,元轻温丽各有宜。
大苏豪放陆严谨,鲁直拗峭秦逶迤。世人红翠争剪刻,六义无关空尔为。
独有香山能解事,吟成常令灶妪知。瓣香清代子才子,画眉深浅更入时。
里巷歌谣皆协律,谁复自然论竹丝。多君谈诗重灵性,追逐白傅袁等夷。
清水芙蓉绝雕饰,霭如芳草生春池。十五国风正变在,发情止义岂我欺。
由来凤毛重济美,跨灶况有宁馨儿。老我都无文字相,木人花鸟久忘机。
瓦釜虽鸣难入耳,聊用塞责君莫嗤。
猜你喜欢
相传有儒者,唐季隐兹峰。
电已收遗藁,云方锁暮钟。
木碑无世次,石洞断人踪。
此士何曾死,林深不可逢。
别来多雨更多风,野水苍茫浸碧空。
惆怅数枝憔悴柳,不堪持赠胆瓶中。
乘轩百道拜行尘,不独奎章昼锦新。江左流离诗里画,寰区人物眼中筋。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kān)置雀罗。
我已幽慵(yōng)僮(tóng)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4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
故人:老朋友。通贵:达官贵人。绝相过:断绝来往。“门外”句: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幽慵:闲散疏懒。僮:仆人。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我本林下人,偶与故人别。今旦出门去,山明鸟声悦。
江花已变春,野树犹含雪。伫立送飞鸿,依依望丹阙。
除地台山麓,稍葺五亩宅。
松竹互偃亚,云山若阡陌。
子舍念我老,文余躬干役。
欣欣归来乐,乐岂一朝夕。
羽葆攲墙绿未摇,春风易放曲尘消。天教叶叶关机轴,不与群芳一样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