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衰气血,瘦硬柴一把。晨征霜露寒,两脚痛如剐。
局蹐一舆中,羡杀蓬门寡。鸡啼茅屋上,牛眠土墙下。
从容指行人,云是南来者。
猜你喜欢
村落无树木,鸟兽无羽毛。江淮数百里,弥望皆黄茅。
山行入郯城,始复见柯条。枣色远苍郁,柳意寒萧骚。
草屋枳篱中,犬声时囒囒。
江淮日雨雪,入山天始晴。瀰然千里白,照日增光明。
天无片云黑,野无寸草青。藐焉余一身,有若纤尘停。
所以古达人,思与大化冥。
人去西楼雁杳(yǎo)。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qióng)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霜丝:指白发。萧娘:女子泛称。几:多么,感叹副词。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话别,依依难舍。下片写离别后叹衰老而寄相思,词调清苦。“云淡星疏”四句,结构上有倒装。“听啼乌”三字本来应在最后,但用者将其放在中间,不仅公是用韵的需要,而且可以加重埋怨、遗憾的语气,也使句法变化生动,词意曲折,增加了趣味性。全词中情景兼融,韵致清雅。陈洵《海绡说词》云: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清真后身。
卢仝茅屋面桃李,杜老草堂依柳梅。
我欲四时相照映,小窗时对此君开。
明明九族序,穆穆四门宾。阴陵朝北附,蟠木引东臣。
涧途求版筑,溪源取钓纶。多士归贤戚,维城属茂亲。
贵位连南斗,高荣据北辰。迎时乃推策,司职且班神。
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结发相与友,不异雷与陈。风波荡萍梗,所历为参辰。
君行初向河南时,轻裘快马悬明珠。光辉五色照行路,悔不相从同曳裾。
遥闻鸿雁声嘹喨,冀得云中尺素书。素书宛见陈重面,我亦扬舲别乡县。
京华为客忽相逢,雕盘绮食谐欢宴。岂知宴集乐未终,风惊木落亲庭空。
讣音一纸泪成血,擗踊袒括何匆匆。我苦辞亲思显扬,只言得禄荣高堂。
潘舆娱侍志所望,墓木己拱情可伤。祭之列鼎陈簠簋,不似生前欢菽水。
更有暌离行役时,去住存殁无能知。君今得遇升平日,忠孝兼全两无失。
三年再上青云路,万口称扬声籍籍。脱却麻衣换锦衣,千军骏马如翚飞。
但看苍苍佩印绶,与君同向江西归。
寝瘵初休意未便,筼筜生笋柳生绵。
谁能朅朅团栾走,只要齁齁酩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