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岁频风雨,清明气始和。
游山书半废,耽酒睡常多。
客去孙登啸,牛疲甯戚歌。
余生犹有几?尽底付渔蓑。
猜你喜欢
忽忽年光逝,悠悠世事非。
晓犹明绩火,昼永咎渔扉。
施食禽鱼熟,疏沟杞菊肥。
寂寥何所叹?父子自相依。
独往成初志,安居谢世纷。
名书硬黄纸,古砚熨焦纹。
雨作占琴荐,风来散鹭群。
岂无朝市事,塞耳未曾闻。
雅意元知止,遄归喜遂初。
久闲棋格长,多病钓徒疏。
渍药三升酒,支头一束书。
儿曹看翁嬾,切勿厌蜗庐。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参考资料:
1、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39-244页
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此径不常扫,今来门始开。多君储绿醑,许我破苍苔。
寄兴花边句,留欢池上杯。还期待良夜,看月一登台。
元始但一气,厥状含鸿濛。卑高犹未陈,至理已混融。
粤从太极分,玄白自污隆。天泽肇履象,中正根民衷。
三皇不沿辙,五帝亦殊风。万殊虽支离,一体当贯中。
天地乃吾体,清明元在躬。寄言希颜徒,勖哉克已功。
百尺高楼拱帝廷,北山秋望入空冥。太行西带城烟碧,碣石东连海树青。
吟客放怀朝拄笏,使游翘首夜占星。监司正属埋轮地,一夜朝天梦几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