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醉江楼怀暂开,家园迢递首重回。淡香红叶霜前径,细蕊黄花雨后苔。
汉祖频年思猛士,燕昭何日筑金台。不才自合烟霞老,未许天边鸥鹭猜。
猜你喜欢
旌节下朝台,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驿树凤栖来。
旧路芳尘在,新恩馹骑催。里闾风偃草,鼓舞抃成雷。
吏散山禽啭,庭香夏蕊开。郡斋堪四望,壁记有三台。
人讶征黄晚,文非吊屈哀。一吟梁甫曲,知是卧龙才。
生男自好况怜才,杏子生仁菜有台。阿大喜多犹未老,之无识遍尚云孩。
科名十二看重拾,家帙三千取次开。说与眉山诸草木,苏家秀气数应回。
目极家山远,身拘禁苑深。烟霄惭暮齿,麋鹿愧初心。
楼高未许卧陈登,聊结荒亭揖客升。坐定园花红雨断,望迷宫树绿云层。
墙低渐觉箫声近,杯浅休嫌酒面澄。愿得留诗成故事,西庵入夜更挑灯。
维此妙香,五分普熏。筐篚斯实,有玄有纁。物微礼具,敬奉慈尊。
庶祈鉴只,展我殷勤。
鲁客抱白鹤(hè),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pān)。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34-635
2、陈文新,王山峡编注.历代山水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04:46-48
鲁客:指范山人。鲁客抱白鹤: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杳:远。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接下来是“”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日下征良匠,宫中赠阿娇。瑞莲开二孕,琼缕织千条。
蝉翼轻轻结,花纹细细挑。舞时红袖举,纤影透龙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