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接青龙北雉亭,钟山山势郁峥嵘。志公旧塔颓云绕,蒋尉荒祠夕照横。
天外一江分极浦,烟中万井入寒城。朅来更上栽松岘,无限苍凉六代情。
猜你喜欢
煌煌金芝,维山之辉。云谁之瑞,玉厓维祺。玉厓巍巍,金芝离离。
金玉交映,君子以之。我有灵根,先天地春。美斯毓斯,维天维人。
光于宇宙,瑞于无垠。思遗怀人,道远奚因。
剑气光腾海上舟,佩声遥委凤池头。江亭造次须倾酒,郑驿荒凉拚倚楼。
旧侣尽陪金马贵,新恩直傍衮龙浮。经纶意气归青琐,远浦谁驯不系鸥。
一自逃空谷,健忘见似人。月来为上客,松长是高邻。
已信贫非病,慵将懒是真。喜君能脱略,杖屦莫辞频。
众闻鸣镝惊麕散,独奋空拳跃马迎。
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
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
虩虩冬雷挟浪声,喧喧急雨尼河程。放船百里四时具,掩户一宵三白生。
弄客又逢天作祟,敌寒争遣酒行成。五峰对我头俱皓,不信苍山没世情。
梧桐飞叶帝城隈,正是寒期素节催。玉女吹霜摇碧落,仙人擎露在蓬莱。
时闻作赋凌歊馆,追忆相从戏马台。晋宋风流俱寂寞,登临怀抱向谁开。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参考资料:
1、钱仲连等.宋诗精华二百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55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4-65
漾:吹过。脱:脱下。
被:让。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