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虎豹拥天关,却望蓬莱缥缈间。非为山川入吴越,惯听言语识荆蛮。
有心葵蒮常倾日,无事云霓不出山。遍地枯禾望霖雨,谁鞭沧海蛰龙顽。
猜你喜欢
昔贤为亲屈小官,使君专城情更欢。连山大湖水凝碧,高盖驷马车涂丹。
綵衣儿戏养颜色,箬酒宾宴罗杯盘。吴兴钓碣亦可羡,怅望从事空南冠。
旭日下庭除,春风吹牡丹。闻落洛阳花,佳种殊觏难。
兹独锡嘉名,艳色人所欢。柔枝纷披拂,掩映有猗兰。
尔兰何为者,颇杂众芳间。众芳能蔽盖,浓露绝夜阑。
犹复发异香,幽砌殊自安。忘与牡丹花,相形难并看。
孟秋高飙荡焱热,太白当头映佳月。天地始肃禾乃登,长歌送君思激烈。
青骢马肥青刍秣,公子为郎亦材杰。台端象贤重耳目,天边北斗司喉舌。
大夫抗礼丞相前,掾曹执法俱才贤。栖乌在庭柏树古,元气旁礴云苍然。
鲁公葛藟方绵绵,金钟玉磬两在县。快哉此行视京秩,清庙之瑟朱丝弦。
故人沦落江海边,为君一诵《秋水》篇,请君直上穷河源。
此邦实繁庶,习俗善讼争。侧闻举错间,片言等神明。
兹晨促遐装,述职朝上京。青松挺崇柯,霜气肃以凝。
父老填修涂,车毂无由行。藩臣给军饷,租税仍烦征。
贱子伏草野,夙夜感且兴。长驱非所愿,期以康吾民。
二十四番花信风,此风先到寿阳宫。若教吹入罗浮洞,笑杀江南白发翁。
屈膝铜铺书掩关,薰炉谁伴夕香寒?
秋来合有相思字,会待风前片叶看。
山对面蓝堆翠岫(xiù),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zhuó)雨蒹(jiān)葭(jiā)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参考资料:
1、李伯钦编;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205页
2、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115页
沉醉东风:曲牌名。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岫:山峰。濯:冲洗。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颜色,展现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这两句隐隐透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隔沧波隐隐江楼”,诗人站在江边远眺,隔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隐隐看到了矗立在江对面的高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毕竟是秋天到了,虽然还有青青的草木,但万物还是开始零落,几片黄叶儿和残败的柳树告诉诗人湘潇的秋天到了。“几叶儿传黄败柳”一句写得秋意盎然,而“点破”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看到翠绿的山峦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机勃勃,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秋天要到来,直到看到几叶败柳,诗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机勃勃,但毕竟秋天到了,该到它掉落的时节了。
这首小令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基调明快,生机勃勃,只是在末尾处顺其自然地露出点点秋意,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