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揩泪眼望长安,兀兀无言恨万端。词客哀时怨迟暮,高皇创业本艰难。
宵深月黑关门迥,陇上秋高辇路寒。欲挽六龙迥玉辂,山河碧血那曾乾。
猜你喜欢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lí)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参考资料:
1、陈衍选编,沙灵娜,陈振寰译注.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第591-592页.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立功亦云可,于世能无情。屈体丧厥节,宁若埋我名。
极不过馁死,馁死胜饱生。是翁醉中语,细味足叹惊。
寄奴复典午,吾其无目成。
十载幽期负一官,归来方觉水云宽。罗浮樵岭东西长,南海名山次第看。
碧草春城怨子规,悲笳向晚戍楼吹。年年燕子归金屋,泪落谁怜忆饼师。
吉水多峰秀,江西又状元。乱离尝惯见,生死却难论。
云遇南皋里,自携北海樽。从来随所适,松菊至今存。
情有着,笑无辞。深知狼狈必相依。为吾补袜忘污气,替尔修车惹烂泥。
日日登南楼,支颐望西山。
念我知心友,一榻栖孱颜。
诗如山中云,婆娑意自闲。
世无飞仙术,尘步愁跻攀。
我懒久不出,碧藓封柴关。
应头五字稿,期师一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