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偏僧热,今朝又怯凉。秋阴含雨重,野树划沙长。
马矢煨茶苦,骡纲载果香。一餐吾隗汝,底事宿舂粮。
猜你喜欢
苇壁添新薄,茅檐缀晚瓜。寻常小村落,珍重古田家。
谷贱非农病,钱荒有众哗。从来富强术,毕竟是桑麻。
出郭便轻快,轻车熟往还。微黄秋半叶,淡墨雨中山。
千锸深泥里,双桥落涨间。我行得高卧,毋乃太安闲。
老矣真无用,归欤敢遂初。家风为政拙,举业读书疏。
文质从三变,荣枯集一虚。君看揭揭者,岂是古之车。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yí)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参考资料:
1、张志江,张薇.诗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第12页.
2、谢明刘光前.历代咏物诗选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20页.
发:开花。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我闻昔人言,不可居无竹。一日少此君,顿使面貌俗。
绕舍长儿孙,汉书亦省读。常思一亩宫,辟向渭川曲。
今夏假馆处,横窗饶寒玉。谓可浣尘襟,切磋比淇澳。
而乃出入间,多见异标目。烟敛失潇洒,月来伤局促。
无实致丹山,有音殊嶰谷。似畏淇园伐,如睹湘江哭。
疑余非德邻,坐令形神辱。不见芝兰生,无人亦芬馥。
松柏挺苍翠,曾不移寒燠。君子秉贞操,所贵在幽独。
因物有加损,怪尔终碌碌。
天上端花散不收,温温叶气浃皇州。横溪月澹梅宜腊,平野风閒麦有秋。
清兴雅高东武会,孤吟谁似灞陵游。西山玉立三千丈,好句都输赵倚楼。
堂堂世道藉扶持,八十悬车老盛时。见说蒲轮还有召,从来名节九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