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却瞿唐峡,郎船何处流。门前乌桕树,留著系郎舟。
猜你喜欢
郎去遗红豆,巴山暖易生。妾留多夜雨,枕上怨无晴。
巴水急如箭(jiàn),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93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客欲谈世事,词锋若戈矛。我已梦为蝶,咄哉为罢休。
羁人百忧集,烦乱不能理。观空息群妄,淡泊对流水。
檐端噪乾鹊,何事聒吾耳?南国贤书来,邮骑持片纸。
解额六十三,有汝名在里。大江亘南北,锁闱万余士。
高才动沦落,老至常拊髀。流年烁筋骨,饮恨积块垒。
汝年弱冠馀,腹未饱经史。不遇何足叹,得之亦偶尔。
忆汝周岁时,呱呱而索乳。汝母躬抚育,一夜常数起。
抱置大母前,呼名辄唯唯。姑妇相视笑,吾宗有孙子。
安得若长成,读书取青紫。斯言宛昨日,逝者已如彼。
伤哉泉下人,不及亲见此。吾衰久于役,蹙蹙靡所止。
膝下无他儿,举目惟在汝。幸汝名稍成,使我心窃喜。
会须览皇都,贻书趣行李。
吾庐逼沮洳,蛙蛤宗生之。委委见蝌蚪,阁阁已在兹。
夜声一何喧,达旦乃寖微。月令纪蝼蝈,语默亦有时。
岂伊不平鸣,沓沓竟何为。那复当鼓吹,安能问官私。
吾闻昆崙下,厥大数十围。蟾蜍窟望舒,色胜金袅蹄。
痴騃反食月,吞吐谁能知。坎井我自足,跳梁而持颐。
鳖笑色无愠,鹑化理莫推。疥体不自惜,或以调盐醯。
柳州味南烹,下箸甘若饴。在昔荐宗庙,乃与羔兔齐。
擅减几被坐,巨细不可遗。莫以腥臊弃,终将瑚琏期。
都骑骎骎指汶阳,关门应识弃繻郎。暮寒烟浪归期阻,细雨檐花饮兴长。
束带暂为彭泽令,曳裾休忤汉梁王。边城情味君应会,为说无憀与故乡。
层宫枕苍陂,地迥风日冷。旌旂隐复见,原陆互驰骋。
悠悠尘外趣,窅窅壶中境。山川蒸淑气,草木閟清景。
周疆有楚宋,汉隶列钟鼎。尚矣千岁桧,荒哉九龙井。
怀奇目以击,契冥心独省。悲欢万古促,赏晤一日永。
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