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萦步绮。问东风、春城几人归思。万里关山,盼南天、归雁高楼重倚。
缥缈鹃声,莫误认、瑶池鸟使。奈曲水裙遥,省识无人,商量花事。
更感韶光逝水。看宿雨桃花,送春悬泪。旧约鞦韆,拚晓梦消磨,被莺呼起。
病怯扶阑,消受惯、薄棉天气。门外传来消息,青梅有子。
猜你喜欢
点点晴光滴翠岚,参天松干影毵毵。穿云日阅客十数,汲水时闻僧两三。
俗子绕登山勒马,禅心常共丹同龛。烹茶汲取盈瓯雪,一味清霜齿颊寒。
浩歌天地自何年,幽敞高轩紫翠边。五月林塘梅雨过,香风先动一池莲。
空寂禅栖地,跫然偶盍簪。关河千里道,风雨十年心。
归鹤投松暝,流萤度竹深。绝怜清夜兴,话旧不成吟。
镇日掩书窗,心閒万境忘。汲泉烹苦茗,添火试沉香。
琴韵清宵远,诗声白昼长。青编长在手,倦倚竹方床。
四面青山似画图,烟云旦晚自模糊。好风吹散西边雨,独见晴峰碧汉孤。
麟经家学保青毡,文采风流艺且贤。池草西堂生梦里,官梅东阁到吟边。
会稽望去无多路,朋旧别来今几年。见说兰亭只如昔,胜游须在莫春天。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5页
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诗人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