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溪女留鲜鲫,洒扫茅檐旋置樽。
养老不须烦祝鲠,从来楚俗惯鱼餐。
猜你喜欢
百金留一书,我心胡不喜。
自朝至日暝,耽玩无穷已。
复惭文未老,年既三十四。
更后四十年,未必办兹事。
月色平铺江气宽,廿年学不到心安。圣门此入无多路,不及幽燕万里寒。
宫馆凭孤旷,幽林眼底生。药畦晨露重,茶灶午风轻。
酒许麻姑送,羹从海客烹。乡心劳想像,便欲棹舟行。
杏子花残燕子忙,佳辰百五媚春光。
万家庖舍胶觞冷,几处坟茔麦饭香。
幽鸟送声多杜宇,野林抽叶半吴桑。
闲边剩有登临兴,都付吟笺与酒觞。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送别是古代人生活中的常事,故而也成了古诗中屡写不衰的题材。唐诗中的送别诗汗牛充栋,但这首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一格。
“”起句突兀。前期,即后会之期,重逢之期。对于分别的人来说,“后会有期”本来是一个极大的安慰,但诗人将它翻到前面,置于一个次要、陪衬的地位,意思是说纵然知道后会有期,但此夜之别,仍然难分难舍。这样一退一进,欲擒故纵的写法,不仅将难分之情表现得更为感人,而且这么一口说出后会之事,也就逼得对方毫无回旋余地,只能被这种“最入情”之言所压倒。“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末句收得平淡,然而借酒发挥之辞,却非同寻常。据《江湖纪闻》记载:“石尤风者,传闻石氏女嫁为尤郎妇,情好甚笃。为商远行,妻阻之不从。尤出不归,妻忆之病亡。临亡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自后商旅发船值打头逆风,则曰此石尤风也,遂止不行。妇人以夫为姓,故曰石尤。”这便是“石尤风”一词的来历及含意。这两句意思是说逆风尚且能滞客留人,你可不要使“故人酒”反不及一阵打头的逆风!这里连用两个否定句式,造成对比、递进的语势,使言辞变得激切有力,气势逼人,而又情韵浓烈,直令人无言以对。“留客苦言,非多情者想不及此。”诗人设想之妙,言辞之巧,皆出自难分之情,留客之意,主人如此多情,客人是不忍推,也不能推的,那结果大概只能是宾主一杯又一杯,杯酒情胜石尤风,一醉方休了。
古人送别诗一般将“后会之期”置后诗后描写,如王昌龄的“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送吴十九往沅陵》)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司空曙这首诗则一反常态,将“后会之期”置于篇首,造成一种突兀奇崛之势,把人类难别难分之情表现得深婉曲折,动人心魄。
旧时云佩冷江皋。岑寂度清宵。徘徊半晌西窗月,对凉波、重进三蕉。
忽坠高梧一叶,信知秋到林梢。
罗帷舒卷任风飘,锦字凭谁挑。楚山花簟横陈处,绕湘屏、曲曲魂销。
却背残灯枕手,梦回依旧无聊。
天有三台,地有三槐,云是晋公亲手栽。三槐如云复如盖,果应二郎居鼎鼐。
时当景德祥符间,柱石廊庙安如山。世泽传来三百载,复有孙子登朝班。
槐叶阴阴覆书屋,不数邺侯三万轴。绣衣金节玉花骢,行部归看满庭绿。
春晖堂前乌夜啼,结巢多在青云枝。青云枝上乌啼处,它年留作甘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