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薄如纸欲飞,秋云乱卸秋罗衣。碧空无人紫箫响,灵风来往皆真妃。
月中素娥面如月,青女霜中带霜骨。清气都乘白帝凝,冰心共守青天活。
相对婵娟秋夜长,看他织女度银潢。月作明珠来赠嫁,霜为铅粉助亲妆。
须臾花发黄金粟,玉杵捣香香万斛。纨扇遥开三界闻,霓裳舞散诸天馥。
分明擎出一枝斜,要与人间富贵家。赢得少年齐仰首,不知若个得簪花。
卿家扇子清风发,洁若秋霜激如月。欲识云中缥缈仙,先参画里芙蓉阙。
霜月同时藻鉴开,一双仙影下瑶台。意中早有探花客,故著青衣仔细猜。
猜你喜欢
郎行不用苦悲辛,久别心知万事亲。看取江边垂柳树,最先零落最多春。
修得一间屋,坐来身与閒。夜深常听月,门闭好留山。
但得羁栖意,无嗟世路艰。天人应共仰,愧我学题蛮。
并辔出都门,葱茏日欲昕。野寒馀宿雪,树闇湿春云。
未望郊宫近,先愁马首分。一朝犹恋恋,可复久离群。
匡庐万丈郁嵯峨,彭蠡春深旅雁过。此去綵衣翩昼锦,遥看紫气映鸣珂。
烟波隐见渔舟晚,帆影参差估客多。把臂青衫应湿遍,岂堪重听伯劳歌。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zhè)鸪(gū)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xiāo)魂。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近黄昏的时候。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香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123-1125页
驻画轮:指停车。画轮:车之美称。倒清尊:指斟酒。
销魂: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销魂与凝魂,同为出神之义。”此处形容伤感。
上片,写一对情人约会的幽深情景。在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上下来的男子走进了“桃李”林。两人约会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静。鹧鸪唤来女子忙把酒倒向杯中,频频举杯,蜜语阵阵,两人的绵情竟是如此难舍难分。时间过得太快,不觉“黄昏”来临。词人点化运用李商隐《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又描景,又传情。不过,词人词里没有惋惜人生短暂意,有的是饱含情人的依依恋情。词人善于从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上,景情交融,构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图。
月洒桃李林,两人如人梦,梦醒已分手,神志近迷魂。在经过大刀剪裁之后,词人把下片之墨直接倾洒在女子内心隐秘的愁情上。曾几几何,信誓旦旦;到如今,信物为征。体发上的香气还留在你的衣裳上,赠给的花巾还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几时归去不销魂?”多少时候,不知道,只有归去方能销魂。这结尾的故意设问句,不仅让语气富有变化,而且将女子的痴情深化一步。
全词通篇写春景,实际上句句写恋情。点化名句,不露痕迹,既成为词篇的不可少的结构成分,又深化了词篇的思想内涵。情景交融,词简意深,为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疑雨疑睛未定天,几人吟眺罢觥船。偶寻绿水来城角,但见苍苔绕佛前。
此日清游真寂莫,他时诗句定流传。木樨花落黄花早,幽兴翻缘得地偏。
东林景物画中诗,老恨因循著脚迟。背了青山却归去,头灰面土任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