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才思九州横,独对梅花傲不成。七贵五侯供一笑,满身风雪拜卿卿。
猜你喜欢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tiān)波浪向人间。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参考资料:
1、麻守中.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10:235-237.
2、李时人主编.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第443页.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无心:舒卷自如。闲:从容自得。
何必:为何。奔:奔跑。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霜叶柳塘风,烟蕊梅溪渡。茅店问村醪,未许空归去。倚杖小徘徊,写我吟边句。醉眼复何之,落日孤鸿处。
池馆名江国,宾朋实楚材。屏间烟雾湿,镜里芰荷开。
鹤以吹笙下,鱼因鼓瑟来。尽欢须秉烛,歌妓莫频催。
山崦少人渡,夕阳横钓艖。
颠风卷重险,争浪扬层波。
海内咸推一着高,晴窗对局息尘劳。我非败手烦饶子,恰似王师纵二毛。
云尽寥天不见人,楚山楚水负佳晨。初疑无定方名相,谁信邻虚尚有尘。
渚雁岭猿魂久断,枫香渔火思空陈。白头陡遇南音客,感激能无意气真。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中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似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母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官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鴈传书鴈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元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
飘然南山之南北山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