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怀乡莽自哀,旧时庭院锁莓苔。尘凝风幔人初至,梁落春泥燕又来。
紫海路深音信断,红颜年远雪霜催。营巢哺子依君屋,也自逢秋未忍回。
猜你喜欢
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东风恶。胭脂满地,杏花零落。臂销不奈黄金约。天寒犹怯春衫薄。春衫薄。不禁珠泪,为君弹却。
冢树阴阴掩翠微,旌功祠下一沾衣。金缯远监能迁误,玉辇亲迎北狩归。
五相不辞沧海死,汉王宜出白登围。翻怜鄂墓西湖近,今古英雄涕并挥。
岳色晴堪望,平原夕照长。沈冥思曼倩,纵饮问嵇康。
何处缁尘客,还山薜荔裳。河船鱼鸟近,摇笔赋沧浪。
被紫横金三十余,清芬藉甚满衿裾。欲知绛帐传来业,尽是青藜读后书。
日出终南无隐豹,春回河曲有腾鱼。他时倘遇登龙客,为道膺门古不如。
淮扬股肱守。
高卧犹在兹。
况复南山曲。
何异幽栖时。
连阴盛农节。
籉笠聚东菑。
高阁常昼掩。
荒阶少诤辞。
珍簟清夏室。
轻扇动凉飔。
嘉鲂聊可荐。
绿蚁方独持。
夏李沈朱实。
秋藕折轻丝。
良辰竟何许。
夙昔梦佳期。
坐啸徒可积。
为邦岁已朞。
弦歌终莫取。
抚机令自嗤。
闻说商山有隐仙,刘郎引入洞中天。
谁知白石苍苔客,独守孤灯夜不眠。
雨来细细复疏(shū)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参考资料:
1、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疏疏:稀稀的样子。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杨万里的笔下,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他的诗中,写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别喜欢雨景,所以写雨的也不少。这些诗,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令人百读不厌。这首绝句写小雨。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与他的《雨作抵暮复晴》中“细雨如尘复如烟”句一样,描绘得很细,但有程度上的不同,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杨万里在《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诗说:“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清代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中有“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句,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杨万里眼前的山,正带有这样的韵味,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叹》中也这样写道:“横看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满了喜悦。
诗仿佛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