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客里又临岐,惜别应教策马迟。头白异乡还剩我,眼青归路更看谁。
歌残江岸风中柳,写遍云山雾里诗。橘绿橙黄秋正好,满湖菱芡到家时。
猜你喜欢
燕燕于飞,差(cī)池(chí)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zhān)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xié)之颃(háng)之。之子于归,远于将(jiāng)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sè)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参考资料: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4-55页。
燕燕:即燕子。差池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瞻:往前看;弗:不能。
颉:上飞。颃:下飞。将:送。伫: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塞:诚实。渊:深厚。终…且…:既…又…;惠:和顺。淑:善良。慎:谨慎。先君:已故的国君。勖: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燕燕》全诗四章,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后一章深情回忆被送者的美德。抒情深婉而语意沉痛,写人传神而敬意顿生。
前三章开首以飞燕起兴:“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朱子语类》赞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阳春三月,群燕飞翔,蹁跹上下,呢喃鸣唱。然而,诗人用意不只是描绘一幅“春燕试飞图”。而是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此所谓“譬如画工”又“写出精神”。接着点明事由:“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父亲已去世,妹妹又要远嫁,同胞手足今日分离,此情此境,依依难别。“远于将之”、“远送于南”,相送一程又一程,更见离情别绪之黯然。然而,千里相送,总有一别。远嫁的妹妹终于遽然而去,深情的兄长仍依依难舍。这里诗歌运用艺术手法表现出感人的情境:“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先是登高瞻望,虽车马不见,却行尘时起;后是瞻望弗及,唯伫立以泣,伤心思念。真是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缠绵悱恻,鬼神可泣。这三章重章复唱,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四章由虚而实,转写被送者。原来二妹非同一般,她思虑切实而深长,性情温和而恭顺,为人谨慎又善良,正是自己治国安邦的好帮手。她执手临别,还不忘赠言勉励:莫忘先王的嘱托,成为百姓的好国君。这一章写人,体现了上古先民对女性美德的极高评价。在写法上,先概括描述,再写人物语言;静中有动,形象鲜活。而四章在全篇的结构上也有讲究,前三章虚笔渲染惜别气氛,后一章实笔刻画被送对象,采用了同《召南·采苹》相似的倒装之法。
《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伫立以泣”的“泪”,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
东运楼船白粲多,紫髯英气有谁过。
炮车云起天垂野,飓母风来雪涌波。
海上神仙见徐福,关中父老识萧何。
幕宾不尽长才用,早晚薇垣响佩珂。
昨我停车古英六,火鸦飞飞啄人屋。可怜百室尽焦士,野处吞声听宵哭。
今我泊舟黄鹤楼,接天骇浪江风秋。城高不没只三版,杀人恐作江神羞。
我生百事类多忤,悔不穷庐守风雨。无端水火巧为构,女丁妇壬横相侮。
枯肠待饱千瓮齑,蹴蔬敢梦羊双蹄。穷缘未了谍能死,劳生我自窥端倪。
祇惭频年累知己,忍饥索遍金门米。大梁开府今陆公,我愧当时老韩子。
岁除只教文送穷,岂有健笔争天功。吾兄清饱汉阳水,垂翅傥鉴南飞鸿。
不敢垂双泪,孤怀自黯然。恐添慈母念,那免病妻怜。
书札从人寄,家庭赖汝贤。归心倘可遂,应得在春前。
文武声光秉宪多,离歌频自颂中和。鲈乡不复知鱼嗜,蓬径时闻有鹤过。
京雉五云看日近,关榆千障似星罗。慨慷欲绣平原否,闻道装中只五紽。
谢庭兰玉旧闻名,早岁风流接二兄。白璧无瑕尊士望,青云有路蔼乡评。
箪瓢弗改真天乐,簪绂相高半学生。授馆不为经宿去,知心黄宪异袁闳。
纷纷裘马走红尘,赖得閒边可著身。
商岭定无屠狗客,云台岂有钓鱼人。
溪山萧散青芒履,风月夷犹乌角巾。
万事如棋君看取,一番局面一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