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畸人元裕之,金源文献独维持。兴亡尽入诗千首,磊块难消酒百卮。
一代典章谁信史,中州坛坫此雄师。浣花心事坡翁笔,不及成都有旧祠。
猜你喜欢
遗迹重寻野史亭,秀容城畔草青青。剧怜抔土余荒陇,特洗残碑认旧铭。
此事使君堪不朽,谁言词客竟无灵。云礽今日还祠庙,应有精魂下杳冥。
镆(mò)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zhāi)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耶、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松院前年到,同君共五人。
今来观旧迹,君已是前身。
遽掩千秋夜,空伤两岁春。
向风无可语,泪洒壁间尘。
自出徵租五十日,朝元阁下首频搔。客中喜遇故乡友,秋后自怜疏布袍。
老火流空望霖雨,西风入湖飞雪涛。扁舟又欲渡江去,桂影满身明月高。
鹤发峥嵘两鬓丝,白鸥相近久忘机。绿蓑带雨不垂钓,閒扫秋云坐石矶。
少年白鼻騧,玉勒锦连韉。
径就胡姬饮,熟醉当垆眠。
剥丝入蚕茧,郎意在缠绵。
南昌隐君子,寄迹绿云端。念尔神交久,惭余色会难。
此时歌伐木,伊昔阻风湍。何日下县榻,相看黄箨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