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田不可归,有田不肯归。坐令二疏后,丹青无光辉。
先生在郎署,恬澹世所稀。与我廿载交,尔汝心相知。
前年向我道,欲赋归来辞。君今以礼去,触我平生思。
此心如江水,此意犹依违。有田与无田,义不尽于斯。
乃知各有志,昔人未易讹。我有无限情,此情当告谁。
羡君条山下,松菊正芳菲。
猜你喜欢
三径归来秋早。门外金铺谁扫。东篱不种闲花草。恼乱西风未了。霜华侵鬓渊明老。南山晓。啼红怨绿骎骎少。自采落英黄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参考资料:
1、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56.122.178.256.320
惹:将垂柳拟人化,绊惹:撩逗。斗:竞争,比赛。
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江:长安附近的曲江。损:损坏,纤腰:女子的细腰。
首句“绊惹春风别有情”,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不以实道来,而说是垂柳有意撩逗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不敢吃饭,而白白饿死。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含蓄而深刻。
全诗中诗人将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直陈时弊,淋漓痛快。诗人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这首诗咏垂柳,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刻画出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是一首具有韵味的咏物诗。
山岭依稀偃月形,数层倚石叠空青。几回雪夜寒光积,直似金光照户庭。
来往虽云数,应无愧此江。观书心见独,揉橹韵闻双。
岸转山相掩,湍奔石互撞。裁诗清兴发,晏坐启船窗。
黄河洗剑跃双龙,神物由来一偶逢。自古战场羞竖子,不知仙路好相从。
三吴高士厌英躔,乘兴南来得暂延。俗役更思抛吏几,胜游还约泛湖船。
平生慕义如饥渴,自昔论交孰后先。独恨良朋不相对,一吟嘉句重悁悁。
夜深风浪息,月正在南斗。
远水生白烟,疏萤出荒莽。
照蟹屡爇薪,张鱼未发笱。
独能怜野客,游宦意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