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北游遇飓风,惊涛骇浪沧溟东。轻舟起落倏万丈,浮沉人世得每同。
风波险恶尚能渡,世路崎岖不可通。白浪打头兀然立,荡涤尘襟意气雄。
海若逡巡潜舟底,冯夷舞蹈返太空。忠信涉波非虚语,此意何须问碧翁。
吁嗟乎,人情险恶逾风浪,翻云覆雨忧心忡。矧乎虬髯碧眼非族类,杨墨异端不可攻。
秣陵戴子负奇气,翻然高蹈出樊笼。延陵吴子发浩歌,河梁一曲送飞鸿。
男儿放眼在千古,奚虑百载通与穷。幽幽天地待旋转,遑论半世感飘蓬。
猜你喜欢
渐老方知欠往还,等閒萧寺得同盘。吕曾旧事今如梦,且上南山横碧看。
两岸芦花飞雪絮,一江秋水接银河。平生不结荣华梦,只把青蓑当绮罗。
粉壁(bì)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dèng)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4-925
2、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19-20
3、李儒光编著.画中诗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岳麓书社,1995年12月第1版:8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
石磴:石阶。《韵会》:“磴,登涉之道也。”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新凉庭院少人行,灯火依稀不世情。一穗和烟媚幽独,花花草草可怜生。
本意冲天待一飞,轻身如入白登围。直成大错谁实铸,未远迷途应觉非。
荒漠尽烦蓝缕启,旧都犹盼翠华归。同舟风急需心胆,不信阳春和者稀。
千峰秋色寒,冷翠生枯树。疏林挂夕阳,黄叶吹满路。
悠然多古意,我欲此中住。
桥北雨馀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