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户著书愁日短,防身学剑惜年迟。功名画饼空惆怅,富贵炊粱一转移。
老去风波犹到眼,醉来雪涕欲支颐。那堪哀雁深宵唳,肠断星沈月坠时。
猜你喜欢
问余年齿老未老,若论精神衰复衰。临水怕登瓜艇坐,登山端赖竹筇支。
瑰文云汉侪灵匹,雅韵雕梁比意而。堪借好诗消永夕,摩挲佳处辄神驰。
何时摆脱风尘累,茗坐看云一事无。当道豺狼作狞笑,骄人雉兔走寒芜。
杜门谢客甘家食,与物无争空自吁。孤愤填膺难发泄,狂歌击节碎珊瑚。
白酒黄鸡曾有约,故人相对笑颜开。江山惨淡愁难去,风雨纵横客自来。
心绪不佳偏唱和,丝桐欲写又徘徊。颠狂落拓休相笑,各任天机夕宴陪。
鸱(chī)鴸(zhū)见(xiàn)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鸱鴸:鸟名。见: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水映玉楼楼上影,微风飘送蝉鸣。淡云流月小窗明。
夜阑江上桨,远寺暮钟声。
人倚阑干如画里,凉波渺渺堪惊。不知春色为谁增。
湖光摇荡处,突兀众山横。
车田四面郁松柏,高冢累累复谁在。岁时伏腊子与孙,持酒还过墓前拜。
殷勤拜罢行且游,平沙浩浩白满洲。下有寒潭几千尺,一天明月澄高秋。
清溪几处抱村曲,上有幽兰间修竹。谷口南望横翠屏,绿玉参差香馥郁。
冈头古柏不记年,至今黛色犹参天。鬼神守护非常物,白雪前山相对眠。
射猎遥知部伍閒,少年聊复破愁颜。奇功自出论兵外,侠气人看跃马间。
日暮皂雕盘朔漠,天寒苍兕吼西山。祭遵战守无虚策,拟待明光奏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