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就严亲清健容,薇花夜月两溶溶。应怜母氏留长恨,故遣丹青觅旧踪。
猜你喜欢
未能家庙置衣裳,惟此遗筇七尺长。犹记晴和随出入,齐看九十尚康强。
玄孙解捧夸同里,社酒扶归先一乡。寂寞人间将卅载,小同青鬓亦添霜。
阿翁在世日,独善道不屈。世人谁知之,翰墨聊自悦。
人间合有几,邈若湘江瑟。生气常凛然,孤儿眼中笔。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diàn)深。欹(qī)枕覆鸳衾(qīn)。隔帘莺百啭(zhuàn),感君心。
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参考资料:
1、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5
2、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3、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4、柯宝成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4-25
5、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51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细:清淡。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翠钿: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欹枕:斜靠在枕头上。欹,一作“倚”。鸳衾: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帘:一作“俨”。百啭:形容声音宛转动听。啭,一作“转”。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古寺萧萧昼闭房,我来无处觅春阳。门前绿静江湖汛,松下清阴暑月凉。
空寄郭公留旧隐,愁听望帝断离肠。借君拍板都无用,看尽伶优老戏场。
荜门蓬舍不知春,车似鸡栖甑有尘。千里传情望双鲤,一杯和影祇三人。
交亲离合同巢燕,身世羁危独茧纶。四体不勤心扰扰,拟将玄旨问吴筠。
去年夏雨,淫淫不息。今年无雨,赤日如炙。日如炙,旦至晡。
土既裂,苗皆枯。去年食米,今年食麦。麦贱米贵,五斗换石。
食麦犹可,无麦则那。东田西田戽水归,筋酸骨痛腹更饥。
天不雨,田无水。禾不生。侬亦死。
扁舟斜缆白沙丘,欲行未发小踟躇。
吾家子云来得得,为携碧酒买白鱼。
谊风多年冷似铁,非公其谁主风月。
尊前醉倒定不嗔,同来多半个中人。